三命通会卷七·论疾病先知五脏六腑所属干支

 

万民英

 




《三命通会》为明朝万明英著,也有署万育民,疑似三命通会巫咸撮要。这本书说是著,不如说是编纂汇集,因为书中收录了当时民间多个命理学的抄本,作者只是做了集中汇总的工作。所以《三命通会》这本书的内容是良莠不齐的,类似于论文集一样,还是本照单全收的集子。阅读这本书就需要有所辨别取舍。

我们依循传统经典渊海子平》等书,建立了对理学体系的认识之后,对于《三命通会》一书中的内容,就能有大致正误的判断,不至于被俚俗歪曲的内容所迷惑。毫无疑问,《论疾病先知五脏六腑所属干支》这一篇,同样出自多人之口,而作者万先生进行了汇编,其内容是正统的子平八字体系,与中医理论可谓一脉相承。注解这段内容,对于了解子平八字和中医,都有很好的帮助。

命理学的发展,也并不是突然形成的。从《》奠定的象数思维、古天文学的发达,邹衍、董仲舒、王充等大思想家充实气、命的理论,到《黄帝内经》、《五行大义》等系统的术数专著,到三国魏晋南北朝,已经出现以人的出生时间干支来解读人的凶穷通,但仍以干支气数和煞为主,有脱胎于大六壬的痕迹。为完全不了解命理的人作比喻说明的话,就类似现在看星座属相合不合、命带桃花之类的方法,当然,比西方星座看性格要准的多。这一方面,我们从《玉照定真经》《兰台妙选》等书中可以看出来。如果了解玄学的人,我直接说那时候论命,是将八字当成一个,一局一课一盘来分析的。

到了唐朝的时候,李虚中开始重视以阴阳五行的旺衰生克来整体辩证推理一个人的命运信息,准确率非常惊人。虽然后来国家钦天监还有大学士们也来学习实践,但到底开山祖师只有一个,玄学很注重个人的修为,他们大约试图用数学或科学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和实践这个新发明的预测方法,结果并不理想。

李虚中,进士及第,授监察御史,好神仙,等于现在国家纪委的官,一身杀气,又超迈绝伦的人物。他的名字就充满了道家范,好像道家人物,姓李、黄、张、高、钟、吕、孙的比较多。虚中是《道德经》的思想,这样的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本人留下有命理方面的著作,后人对他的了解,多来自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为他作的墓志铭。从铭文看,李先生死于服用道家金石中毒。

过了几百年,到了北宋的时候,又出了一个很牛的人,叫徐子平,名居易,曾做华阳这一块的长官,听说后来与陈抟老祖,甚至麻衣道者、吕洞宾一起隐居华山,这真是极美的境界。徐子平本人也没有著书立说,由其弟子徐大升收集整理成《渊海子平》一书。这本书真正明确、具体、全面构建了通过出生干支推断命运的方法,非常重视阴阳五行的运用,并发明了十神”来指代纷纭的社会人事,从此人世间的各种人事、功名富贵都可以详细预测了。因此后人为了纪念徐先生,也将八字算命成为“子平术”。

北宋下来到南宋、元、明,又是几百年了,《三命通会》就是明朝时期收集整理民间从业者们的作品。到了这个时候,刘伯温算是几百年来的又一顶峰人物了,他有他专门的作品,这里不多介绍。可以说从明朝这时开始,到了清代,命理学的发展就呈现了好几个侧重的发展,就像中医里面的金元四大家一样,一本《伤寒论》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三命”是哪三命,原书中并没有交代。大约古人治学,对于西汉王充《论衡·命义》中“正命、随命、遭命”的概念,已经熟悉而直接引用为书名。书中说:“说命有三:一曰正命,二曰随命,三曰遭命。正命谓本禀之自得吉也。性然骨善,故不假操行以求福,而吉自至,故曰正命。随命者,戮力操行而吉福至,纵情施欲而凶祸到,故曰随命。遭命者,行善得恶,非所冀望,逢遭於外而得凶祸,故曰遭命。”通俗说,正命是先天宿命的成分,寿夭和贵贱,生下来已定;随命是个人努力、自求多福的部分;遭命则是客观环境的规律,祸福不期而至。可知命理学并没有宣扬宿命论,而是知常达变,崇德广业,趋吉避凶而已。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分为年命、命和慧命。身体、物质和精神,三者共同组成各种生命现象。只是传统命理学主要侧重于年命和禄命的预测,对慧命的成长就另求于儒道文化了。

交代了命理学发展的背景和《三命通会》的成书特点,是为了澄清一个事实:命理学的体系从来没有真正统一过,民间的口耳相传,各有长短,全靠各人天赋的发挥,这是学术得以进步的根本所在,但学不能失其本,干支之间的信息能够反映出生命现实,中间推理分析所依凭的根本,一定是阴阳五行学说。特别是用干支推断年命疾病,与中医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了解下面这段要注解的内容,可以从中建立对命理学的正确认识。

命理中五行对应人体和自然界事物如下:

 


五行

 

五脏

心(心包)

六腑

小肠 三焦

大 肠

膀 胱

五官

五液

五主

皮毛

五华

五志

五情

五声

五常

 

五气

五性

湿

五味

五色

五音

五虫

五谷

五时

四季末

五行干支对应脏腑如下:

 

五行

阴阳

天干

地支

辰戌

丑未

脏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全息

类象

脉手

齿肛

神 目

肩胸脊

肚腹

经络

精血

生殖

泌尿

 

 

全文:

歌诀: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乡。又曰:甲头乙顶丙肩求,丁心戊肋己属腹;庚是脐轮辛属股,壬胫癸足一身由。又曰: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胞肚及脾乡;寅胆发脉并两手,卯本十指内肝方;辰土为皮肩胸类,巳面咽齿下宾肛;午火精神司眼目,未土胃脘隔脊梁;申金大肠经络肺,酉中精血小肠藏;戌土命门腿踝足,亥水为头及肾囊;若依此法推人病,歧伯雷公也播扬。又曰:午头巳未两肩均,左右二膊是辰申;卯酉双肋寅戌腿,丑亥属脚子为阴。又曰:乾首坤腹坎耳俦,震足巽股艮手留;兑口离目分八卦,凡看疾病此推求。

 

歌诀说,干支分别对应五脏六腑,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三焦主运化,也属于壬的范围,心包络属于癸。又将十天干看作从上到下的一个人,则甲头,乙颈项,丙肩膀,丁心胸,戊两肋,己腹部;庚肚脐,辛臀股,壬腿脚,癸足,这是用象形的方式来对应的。

也有将地支细分的:子膀胱尿道和耳朵,丑肚腹和脾脏胰腺,寅胆囊脉管和两手,卯是十个指头和肝脏;辰皮肤、肩膀胸膛,巳面部咽喉和牙齿、肛门,午主精神和眼睛,未胃脘和脊椎;申大肠、经络、淋巴和肺,酉为微量元素、矿物质、小肠;戌命门腰肾和腿脚,亥为头,及生殖系统。如果按照这个方法给人推算疾病,就算医书《内经》里的医神岐伯和雷公也为你的神准而赞扬。

为了排算干支的方便,古人将十二地支分别置于左手指上,从小指根部纹为子开始顺时针旋转,则食指根部纹到了寅,食指尖到了巳,中指尖是午,小指尖是申……这样,干支代表的整个世界都在自己“一手掌握”之中了。有的人就按这个掌诀样式,将巴掌伸直,中指尖为人的脑袋,两边的巳未就是肩膀,辰申是胳膊,卯酉为两肋,寅戌为腿,丑亥为脚,子为人的阴部。还有的人以八卦类象对应的人体也借鉴过来,比如乾卦为天,象人的头部、坤为地,象人的腹部,坎卦属水,象肾与耳等。

后面这两种说法是一种发挥,大可不必较真。因为发明掌诀只是为了方便排算,用这个本来为了排算方便的设计,来套用到对应人体是没有意义的事情,还不如依五指的经络,或手相的全息对应脏腑来看更科学。至于将八卦的比象加入进来,八卦本来是以象来比类的,与五行并不是同一个体系。整本《周易》没有提到五行,整本《内经》也没有提到八卦。

千百年来,干支对应人体脏腑,预测人体疾病,都遵循着这个经得起中医实践的基础理论,中医和命理都是阴阳五行、干支的应用,因此这一段几乎是照搬古医书的内容。

现在,西方医学技术的发达,使我们对物理身心有更多的了解。古人毕竟局限于当时的认知和表达,非大夫出身,都是发挥个人的才智。下面正式谈到预测的方法时,其内容需要明辨、有所取舍才行。注解起来,就恕我不能照本宣科了。

 

夫疾病皆因五行不和,即人身五脏不和也。盖五行通于五脏,六腑通于九窍,凡十干受病属六腑,十二支受病属五脏。丙丁巳午火局南离,主病在上;壬癸亥子水局北坎,主病在下;甲乙寅卯属震,主病在左;庚辛申酉属兑,主病在右;戊己辰戌丑未属坤艮,主病在脾胃及中脘。

 

疾病的产生原理,都因为五行之气不和,反映在人体就是五脏功能失调。因为五行气与五脏相通,六腑通于五官外窍,脏为阴,腑为阳,十天干在外为阳,受病属于六腑,十二地支在内为阴,受病属于五脏。这是以干为阳、支为阴的角度分疾病的脏腑表里

丙丁、巳午属火,主南方,是离卦,火性炎上,病在上部;

壬癸、亥子属水,主北方,是坎卦,水性润下,病在下部;

甲乙、寅卯属木,主东方,是震卦,木性升发,病在左部;

庚辛、申酉属金,主西方,是兑卦,金性肃降,病在右部;

戊己、辰戌丑未属土,主中央和四隅,是坤和艮卦,土性受持养育,病在脾胃及中脘。

这一段主要为了对应中医里面火性炎上、水性润下、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脾土在中央,说的是气机,五行气周行时气机的失调。并不是说甲、乙太过不及就一定是人体的左边出问题,庚、辛太过不及一定是人体右边出问题。

我曾结合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画了一张图:

 

 

 

 

诸风晕掉、眼光日昏,血不调畅、早年落发、筋青瓜枯,属肝家甲乙寅卯木受亏主病故也;诸脓血疮疥、舌苦喑哑者,属心家丙丁巳午火受亏主病故也;浮肿、脚气、黄肿、口臭、翻胃、脾寒膈热者,属脾家戊己辰戌丑未土受亏主病故也;鼻塞槁、语蹇气结、咳嗽喊者,属肺家庚辛申酉受亏主病故也;白浊、白带、霍乱、泻痢、疝气小肠,属肾家壬癸亥子受亏主病故也。

白浊,指溺孔常流白色浊物而小便自清的疾患。《证治准绳·赤白浊》:“今患浊者,虽便时茎中如刀割火灼而溺自清,唯窍端时有秽物如疮脓目眵,淋沥不断,初与便溺不相混滥。”后世称精浊。

霍乱,古代由于缺乏病因鉴定方法,在“霍乱”病名之下,包括了剧烈吐泻有传染性的病证和严重吐泻,心腹绞痛的病证两方面内容,可见于霍乱、副霍乱、急性胃肠炎、嗜盐菌性胃肠炎等疾患,也可见于某些食物中毒。现代中医病名已逐步将霍乱限定于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风症、头晕、眼花、疲乏、贫血、稀发、血管粗浊、指甲枯脆,都是肝脏对应的范围,甲、乙、寅、卯气衰所致;

发炎、脓血、疮疥、口苦、声哑,是心脏对应的范围,丙、丁、巳、午气衰所致;

浮肿、脚气、皮肤癣、湿疹、黄肿、口臭、翻胃、脾寒、心口热,是脾脏对应的范围,戊、己、辰、戌、丑、未气衰所致;

鼻塞、颧红、口结、胸闷、咳嗽,是肺脏对应的范围,庚、辛、申、酉气衰所致;

前列腺炎、白带异常、霍乱、寒泄、疝气下漏、是肾脏对应的范围,壬、癸、亥、子气衰所致。

受亏,就是衰弱而导致的不足,包括某个干支失令衰弱、被泄耗太过、合化而减力。看来以上所说主要是五行不足的症状。

 

甲乙见庚辛申酉多者,内主肝胆惊悸、劳瘵、手足顽麻、筋骨疼痛;外主头目眩晕、口眼歪斜、左瘫右痪,迭扑损伤。遇丙丁火多无水相济,则痰喘咯血、中风不语、皮肤干燥,内热口干。女人主血气欠调、有孕者.堕胎小儿急慢惊风、夜啼咳嗽、面色青黯是也。

劳瘵,劳病之有传染性者。一作痨瘵。又名传尸劳、劳极、尸注、殗殜、注。《济生方·劳瘵》:“夫劳瘵一证,为人之大患,凡受此病者,传变不一,积年染疰,甚至灭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瘵叙论》证见寒热盗汗,梦与鬼交,遗泄白浊,发干而耸,或腹中有块,或脑后两边有小结核,连复数个,或聚或散,沉沉默默,咳嗽痰涎,或咯脓血,如肺痿,肺痈状,或复下利,羸瘦困乏。见于结核病等。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惊厥”,俗名“抽风”。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症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所以,古代医家认为惊风是一种恶候。如《东医宝鉴?小儿》说:“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幼科释谜?惊风》也说:“小儿之病,最重惟惊”。由于惊风的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有虚有实,有寒有热,故临证常将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凡病势缓慢,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急惊风的病因多由外感时邪或暴受惊恐所致。新生儿肌肤薄弱,腠理不密,寒暖不能自调,极易感受外邪,由表入里,由卫转气,郁而化热化火,火甚生痰,热极生风。主要病机为热、痰、惊、风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病位主要在心肝二经。

 

甲、乙木遇见命局岁运中庚辛申酉金势众来克自己,木受伤,内表现为惊悸、肺结核、手脚发麻、筋骨疼痛;外表现为头晕目眩、中风偏瘫、脑出血、摔倒不起。

若遇见丙丁火众多来焚木,没有肾水来润木济火,则痰喘咯血、中风不语、皮肤干燥、内热口干。女人血气失调,怀孕流产,小孩出现急慢惊风、夜啼、咳嗽、面色青黑。

上面讲了金克木和火焚木的两种情况,分别讲了内在和外在的表现。《渊海子平》“论五行生克制化各有所喜忌例”中有“木弱逢金,必为砍折、火赖木生,木多火窒”之句,说明无论相生还是相克之间都要保持平衡,不能太过不及,否则被克或被泄严重都会导致“受亏”。

当然也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木能克土,土多木折”之句,这些相乘、相侮的辩证,在《内经》及现代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中都有陈述。

《渊海子平》论五行生克制化各有所喜忌例:

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相济,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土旺得木,方成疏通。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窒。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掩。土能生金,金多土虚。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荡。水能克火,火炎水干。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必见销熔。火弱逢水,必见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弱逢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泄其势。强木得火,方化其顽,强火得土,方止其焰。强土得金,方渲其滞。

这里有一个问题:在地支的寅卯也属木,巳午也属火,文中为何不提地支,只论天干甲乙木呢?在地支的克、泄是否也如此呢?一是天干为主事发动,其气动而作用,引为事实;二是金或火要“众多”,当然地支一定是有同类为根气的,只有天干一两个金或火当然算不上“众多”。如果不透于天干而只在地支,多是暗疾,待流年辛金、丙丁火透于天干时引发。

命理旨归生死灾病

1:坤造:癸卯 辛酉 乙卯 庚辰

大运: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原局卯酉金木交战、卯辰木土交战,酉辰合金来冲克卯木,用水通关癸水远在年干,乙木被贴身之庚辛所克,木被金克只看大运引发。

初运壬戌,天干壬水主事通关,癸亥、甲子运水木主事顺利运交乙丑,乙木当值,丑土生金。流年庚寅,庚金主事,天干金木交战,地支三会木局与金交战,乙木为头,此年脑出血住院。因地支三会木局有力,不至于生死之灾。

像这种属于先天体质,后天运气引发。

 

又于2014年预测例:坤造:丁亥 戊申 戊寅 戊午

大运乙卯,流年甲午(2014年)

原局五行能依次相生,但寅午有合火之势。大运乙卯,流年甲午,甲木生午火,日支寅木被午火所焚,此年因肝炎住院。因为寅卯有亥来生,天干三戊土有力,因此不至于大凶灾。

亥生卯寅,大运在卯应该木有力,但命主已到晚年,晚运看时柱戊午,先天基因信息被流年甲午引发。

 

又于2015年预测例:乾造:庚申 壬午 己巳 己巳

20146月进入丙戌大运。

原局巳午火克庚申金,壬水不能滋阴调候,本来没有木出现还好,大运甲申、乙酉,甲乙出现又被申酉金所克,2014是甲午年,交丙戌运,地支午戌合成一片火海,年干甲木被火焚,此年患急性甲肝。

因是流年甲午的甲木出现所致,所以是一时的急性病。甲木被焚而得甲肝,乙肝多是未中乙木被火焚土埋,丙肝则与丙有关,看似人为命名其实暗合道理,其玄如此。

 

又于2011年预测例:乾造:乙卯 辛巳 辛酉 辛卯

八字原局就天干三辛克乙木,地支也是卯酉相冲,命主有胆结石。按说乙木属阴应该对应肝脏出问题,但肝胆相表里,一般肝有问题也不易察觉。可见预测时绝非严格照搬干支的脏腑属性。

 

 

    丙丁见壬癸亥子多者,内主心气疼痛、颠痫舌强、口痛咽哑、急慢惊风、语言蹇涩;外主潮热发狂、眼暗失明、小肠疝气、疮疥脓血、小便淋浊。妇女主干血气经脉不调。小儿主痘疹、疥癣,面色红赤是也。

潮热,又名潮红,常见于更年期或者更年前期,常伴出汗及心悸而出现的燥热症状,多数情况下,由面部或者胸部开始,蔓延至全身,有人发作时可见到面部明显潮红。每次发作可持续2030分钟,发作次数不定,可一周出现几次,也可一天出现几次,甚至每个小时都出现。天气和环境温度可加重潮热的发作。中医一般认为病机为阴虚、湿热、胃肠实热而引起。病因:潮热的病因有三:因七七之年,肾阴不足,天癸渐竭,素体阴虚,忧思失眠加重营阴暗耗,阴不维阳,虚阳上越,发为“阴虚潮热盗汗”;因平素饮食不节,脾阳虚损,阳气受湿邪阻遏,可见午后发热,发为“湿温潮热”;因饮食不洁,热邪伤于阳明,下结于肠,亦可于每天午后发热,称为阳明“日晡潮热”。潮热汗出是更年期特征性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是体内雌激素波动引起的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所致,有的患者可伴有实际的体温变化。

 

丙、丁火遇见命局岁运中壬癸亥子势众来克,火受伤,内表现为心悸疼痛、癫痫、舌结、口痛咽哑、急慢惊风、语言蹇涩;外表现为潮热发狂、视物不清、失明、小肠疝气、疮疥脓血、泌尿感染。妇女会出现月事失调,小儿则有痘疹、疥癣,面色红赤的现象。

从这里开始,我们就会发现:命理中测身体疾病,也能知道症状性质和基本的八纲原则,但并不能如中医望闻问切那样,辩证出确切的病机,只能从症状的角度,说出有关的大致范围。因为在预测的时候,每个人的具体体现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八字,作为出生时间的干支气数,会同时有上百人出生。每一个出生的具体人,因为父母体质遗传、生长环境和饮食习惯的原因,其禀气有共同性,后天的症状却并不能纯以出生八字来锁定到个人上。这种分析与中医脉诊相比,对病因的辩证显得单薄很多,能测出疾病,但还不足以依八字来开方抓药,也可能是我个人中医和命理的水平还不到。

例,1996年出生之坤造:丙子 己亥 壬申 庚子

2004年进入戊戌大运。

原局丙火财星在年柱代表父亲,被亥子水围克,壬水日干泛滥无所依,火土流失,预测时先不考虑一生富贵如何,身体健康家庭都成问题。

2004年进入戊戌大运,看似双体土来止水,其实戌收火入墓2005年乙酉,三会金局克乙木食神,火到酉是死地,此女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弃,2005年患白血病而死。

丙火按西医说法是类似血细胞的功能,丁火类似白细胞和血小板。其实,血液、唾液等任何一个独立的方面,本身也都是五行俱全的,血液中的止血功能与己土有关,而血压与肾上腺素、甲状腺的内分泌有关,而这些属于水和木的范围。

 

戊已见甲乙寅卯多者,内主脾胃不和,翻胃隔食、气噎蛊胀泄泻黄肿、择拣饮食、呕吐恶心;外主右手沉重、湿毒流注、胸腹痞塞。妇女主饮食不甘、吞酸、虚弱、呵欠困倦。小儿主五疳五软、内热好睡、面色痿黄是也。

隔食,病证名。指饮食难以下膈入于胃肠。与噎膈、隔同义。陈念祖谓:“膈者,阻隔不通,不能纳谷之谓也。又谓之隔食,病在胸膈之间也。”

蛊胀,中医病证名,臌胀之一。因虫积即寄生虫如血吸虫等引起臌胀之证,称“虫臌”,或简称“蛊”。《石室秘录》卷六:“虫臌,微小腹作痛,而四肢浮胀不十分之甚,面色红而带点如虫蚀之象,眼下无卧蚕微肿之形,此时虫鼓也。”临床表现:初起时腹部胀满,胁下有痞块,以后腹水逐渐增加,面色苍白或萎黄或晦黑,肌肉消瘦,食量减少,倦怠无力。病机:虫毒结聚于内,肝脾受伤,脉络瘀寒,升降失常,清浊相混。相当于西医血吸虫病导致的肝硬化腹水。

五疳,疳者,干也,瘦瘁少血也。五疳病关五脏。二十岁以下曰疳,二十岁以上曰痨。始有乳食太过;或乳母喜怒房劳后,即与儿乳;或饭粥肉食太早,肥甘不节而成。间有伤寒病后,久吐久泻久渴,痞积疹痘杂证,妄施吐下,内亡津液而成者。要皆脾胃虚弱,血气枯滞,生积生热生痰,乘脏气之虚,传入为疳。间有热者,亦虚热耳。故治热不可妄表过凉,治虚不可峻温骤补。《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一是白疳,令人皮肤枯燥,面失颜色;二是赤疳,内食人五脏,令人头发焦枯;三是蛲疳,食人脊膂,游行五脏,体重浮肿;四是疳(匿^虫),食人下部,疼痒腰脊挛急;五是黑疳,食人五脏,多下黑血,数日即死。”

五软,又名软瘫,是指小儿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为小儿时期生长发育障碍的疾病。多因先天禀受不足,后天调护失当,气血不充,而致骨脉不强,筋肉痿弱。《保婴撮要》:“原其要,总归于胃。盖胃为水谷之海,为五脏之本,六腑之大原也。治法必先以脾胃为主,俱用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头项手足三软,兼服地黄丸。”现代西医学的脑性瘫痪、智力低下、脑发育不全、佝偻病等可见此证。

 

 

戊、己土遇见甲、乙、寅、卯多者,土被克,内表现为脾胃不和,反胃、积食、食道炎、哽噎、虫胀、肝腹水、泄泻、挑食、呕吐恶心;外表现为全身沉重、代谢紊乱、免疫底下、皮肤疮癣、胸腹胀满。妇女表现为没有食欲、泛酸、虚弱、困倦乏力;小儿如虫积、孱弱、佝偻、嗜睡、面色发黄即是。

文中“右手”二字,疑为“全身”草书抄录所误。

《命理旨归》生死灾病

34:乾造:戊子 戊午 壬午 己丑

大运: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八字入眼,严重的五行偏枯,故应首先从身体健康方面入手分析:壬生午月,地支两午冲子,壬午自坐忌神截脚,更兼官杀戊己全透,克害壬水日干,因年支子水有根而不从,处于临界破格状态,子水为肾主骨,为先天之本,又在年柱为早期患病,故必然发育不全,骨质疏松,且病情严重。

反馈:2008年的孩子,到2012年还不会走路,还不能确定是小儿麻痹症还是软骨病。

 

 

    庚辛见丙丁巳午多者,内主肠风痔漏、粪后下血、痰火咳嗽、气喘吐血、魉魉失魂、虚烦劳症;外主皮肤枯燥、肺风鼻赤、疽肿发背、脓血无力。妇女主痰嗽、血产。小儿主脓血、痢疾、面色黄白是也。

肠风,一种特殊的便血,特点是血清而色鲜,多突发而量较大,多在粪前。一般由风热滞留在肠胃或湿热蕴积肠胃引起,久之损伤阴络,致大便时出血。据《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记载:“肠风者,肠胃间湿热郁积,甚至胀满而下血也。”

痰火,是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证,即所谓“窠囊之痰”。该证平时可无明显症状,如因外邪或饮食内伤等因素则引致发作。其症颇似哮喘,症见烦热胸痛,口干唇燥,痰块很难咯出等。甚或出现头部及耳后有痰核如串珠状,或脏下有结核的病症。其核按之紧,推之不移,并兼见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因其由于肝火、痰郁所致,故名痰火。本病多由外邪或饮食内伤等因素则引致发作。痰毒和身体的湿热气血瘀滞,痰毒积聚而引发;此外,饮食的刺激使脾胃运化失衡,引起痰湿郁毒症,也是本病的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则认为与系统淋巴细胞的功能缺陷有关。


庚、辛金见丙、丁、巳、午多者,金被克,内表现为便血、痔疮、肛漏、血痰、咳嗽、哮喘、咯血等肠道及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神志浮越、焦虑的情志病,外表现为皮肤干燥失养、鼻炎、鼻尖红、后背疽肿。妇女有咳嗽痰多、崩漏、流产,小儿则脓血疮疽、痢疾腹泻的肠道病,面色偏于黄白。



《未完待续》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知命改命修身齐家


延伸阅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三命通会》论疾病章·注释(上)发布于2021-04-18 14:03: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