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本傳》

文昌帝君姓張,諱善勳,周初吳會間人也。
其始祖曰黃帝之子揮,始造弦張弓,世掌其職。子孫因以張爲氏,顯於吳。

有張老者,年五十許,祈子。其夜天文煥爛,張宿昭然,適符其姓,感而降焉。張母夢吞珠遂娠,踰年帝君生,時周武王之乙巳年仲春也。


生有異表,幼不好弄。吳距周京遠,翦髮文身,文物無稱。帝君乃尋冠履,自習禮文。

有耆舊來謁隱者,口誦唐虞大訓數篇,曰“中國使所傳者。”帝君聞而好之,記授無遺。邑人願學者,咸以爲師然。

鄉居故事畎澮,鋤得金像,冠服儼然,約重鈞餘。未知何。或曰元始天尊也。昔禹治水,冶金爲神物,以鎭方嶽,豈此像之類乎?

帝君家素貧,亦未嘗因以爲利。
一日海水大至,遠近奔駭,非人力可支。帝君以金像,乘高投狂瀾中,曰:“吾爲眾捨之。”
俄風止潮回,一境獲免。邑人以是爲德也,皆以粟帛謝。不能拒,家由是豐裕。
異時,蹤跡所投像,仍得之沙磧中;築宮安奉,邦人敬事之。

張母少勤苦,六旬而疽發背,醫覡罔效。帝君計窮,旣爲吮咀,乃病久食少,復成羸瘵。
醫曰:“此痼疾,以人補人,庶可平復。”帝君剔股供之。
空中語曰:“上帝以汝純孝,延汝母夀二紀。”
翼日,勿藥果瘳。

帝君逾冠,未受室。母每以未見孫息爲念。

一夕,夢至一林麓,塜傍有門,坐靚妝女子。其中顧而語曰:

“君非張善勳乎?妾乃鄰家仲氏女。曩者,叔父以君好學尚禮,古君子也,議以妾歸君。吾父以君貌寢難之。後許一富家子,淸議無聞。然妾以君故,遂得疾死。今三年矣。君曷爲我圖之。”

帝君悸而寤。他日與友儀堅成,縱步尋幽,至一所,與夢中境相似。方吿之前事,共相驚歎。
而塜中人呼郎而出,卽向時夢中所見者也。儀是其舅家,走告仲之父母。迎歸,卒爲婚。
吳俗女嫁而未孕者,與臨神潭索石或瓦,以判男女。張母命仲氏求之。得石,隱隱有“淵”字文。歸而有姙,生男,遂名曰淵石。方齠齔,仲氏語帝君:“此兒眞似君,妾與君世緣盡矣。”遂殁。
自是不復娶。嵗在作噩。帝君年三十六矣。

時疫毒流行,父年八十五,母年七十三,同日逝。帝君親持畚鍤,營塟廬墓。三年,有二白雉棲樹,祭則飛鳴而下,終制不見。

塟五年,墓西水暴發,欲攺卜,無及。乃齋戒守墳,日夜誦《大洞經》。

按帝君鄂城外棲眞觀所演《大洞經》序云“得之夢中神人所授”,並取向所奉金像,嚴事之。

墓前溪谷變成堅埆,皆孝感之所致也。

每憾瘟?之酷,力不能報,誦經敬像益勤,冀獲陰佑,以治瘟


又三年,夢金像語曰:“《大洞仙經》,爾熟記矣;《大洞法籙》,爾未見也。今當授汝。非惟契汝初心,亦可佐天行治。”

袖出二書,授之。

旣覺,書在枕前,一曰《大洞籙》,一曰《大洞法》。

因開籙,讀至“天騶甲卒一萬人度”之句,忽風雷晝暝,金甲朱綬者無數,列前請命。

帝君命以治疫鬼一持紅旗者,領百餘人去。頃執五鬼使至,帝君怒叱之,將滅其形。

五使有辭曰:“弟子元伯等嵗運所生,嵗氣所成,所遊有方,所病有人。陰譴重者受其災,天命絶者至於死,非弟子等敢私。若眞官賜以寬貸,此後願聽約束。見眞官符籙所在,卽不敢行災。”

因授以教敕,去閭里病瘟者,與之符法,全活極多。

然有内因外因之感,皆岐伯神農氏之學,非道家法籙事也。於是講究脈理,翫味藥性,討論五行之勝復,習熟五鍼之迎隨。勤苦六年,始造其妙。或聞於國君,方以砭劑爲事。

未幾,又爲京周所知,驛召至都,厯試之,以爲醫師。掌萬民之疾苦,隸於天官,蓋成王之世也。
其屬有瘍醫公孫智叔,賦性慈慧,而記問詳博。
成王鬚有疽生,一夕潰決,厥勢危殆。智叔以藥敷之,應手而瘥。至是舉兼巳職。王以所薦得人,遷司諫。三辭而後受。
當成王之幼也,聽政周公及長,帝君恐左右間言,每以君臣終始禍禍幾微爲戒,而諌草屢焚,人無見者。故周公東征雖有四國流言召公不悅之隙,終能保全,帝君有力焉。

帝君在京周十年,倦翼思還。乞骸之疏數上,始從其請。旣歸,里人迎候,自近郊舍車而徒。鄉曲榮之。
張有數族貧窶。帝君興起義莊,以淵石主之,爲之教養婚嫁,醫藥周給。他族聞風,翕然相效,而吳俗漸美矣。

亡何道逢一人,行且歌曰:

“朝陽之暾,觸石生雲。初焉髣髴,已而繽紛。隨風而出,蕩漾無垠。俄變化以歸盡,查不知其所存,伊仕者之利祿,忘其勞而駿奔。忽暮景之見迫,畏大限焉逡巡,將投足於幽趨,爲異類兮芸芸。”

帝君聞之,下車求教。行歌子仰天而歎,指以心印,授以正訣曰:

“此西方聖人古皇先王歸寂法也。能念而習之,可度生死。死而不亡,證無量夀。”

旣受教,百慮頓灰。
是秋會集親友,留頌而逝。頌曰:
“風瑟瑟,秋月白白。得吾之眞,知身是客。”
有二青童自天而下宣旨,以帝君爲君山主宰,兼洞庭水治。

其在宣王時爲張仲,王父平子,父無忌,母黃氏。
無忌事厲王,爲保氏諫王,除監謗之令。王怒,流於番禺而死。黃氏泣,
祝於洞庭之君山,生帝君。因名忠嗣,仲,其字也。
宣王立,詣京,登肺石,自明詔,追復其父官,諡曰獻。仍以仲爲保氏。

有兄允思,早世無後。帝君以次子懋陽繼其後。王母趙氏年八十終。

王父以哀廢食,尋不起。帝君以孫承子服,哀毁盡禮。中外以孝友稱,字而不名,《詩》所謂“張仲孝友”者也。與尹甫同朝。

吉甫出征,左右讒之,爲賦《沔水之什》。王聽之,得保其終。無忌之得罪也,實以南風成之譖。

其子温叔,有才而賢。保氏闕人,帝君舉仇以温叔代。

同官師氏韋仲將死,無子。帝君嫁其三女,二幼者納爲己子然明懋陽之婦。

黃氏夀百嵗矣,而視聽不衰;平生持《内觀經》有所得。


一日,呼帝君並其婦孟氏,語以超悟之理而逝。

後再世得道,爲妙惠眞人。


云王奪帝君情起復,時吉甫、召公、南仲方叔皆故,惟帝君爲老臣。

王初以宮湼爲太子。諫,不可。及幽王嗣,積怒,因致仕歸,與鄉人燕飲爲樂。王卒賜。帝君飲之死。
神遊西蜀,經雪山留居。上帝命爲雪山大仙,又命爲蜀北門山王,所謂北郭張仲子也。

神遊崆峒,遇太上老子,授以大丹,曰:

“大者與道合眞,丹者與心為一。爾後五通具足,非汝夙昔之比。”

又曰:“吾今入西域行化,三百年後,西方之教當來中國。汝宜信之。”
又曰:“爾旣有功於蜀,宜永享蜀祀,以慰斯民。”是秦并蜀之時也。

其爲雪山大仙也,適吉甫長子伯奇爲道士裝,詣朝求見。朝臣皆不識。
王命遣人至瀘江,召吉甫親故察之。帝君出山赴召,自稱雪老,對王以伯奇已死事。召道士示之,則果伯奇也,自言遇尹眞師、杜道長,賜丹得生。於是王以伯奇爲司馬。詳載《別錄》。

其在晉武帝時爲張亞。
時太康八年丁未二月三日,生於兩越之間里老張家。祥光罩戶,黃雪迷野。里人咸謂張公曰:“君今六十而得貴嗣。”
童稚時不好嬉戲,每慕山澤,語言若有隱顯。

及長,淹貫羣書,避眾獨遊樂。身常有光。見諸民祈禱則嗤之,長嘯曰:

“土木而能衣人之衣,食人之食,享之而有應,謗之而有禍。我爲人而焉無靈乎?”

自後夜夢,或爲龍,或爲王者天符,或爲水府曹。自怪而不之信也。
後三農愆愆同旱,舞雩祝神,無騐。
因思夢治水府事,夜往水際,以夢中官銜牒河伯。忽爾陰雲四合,風號雷震。一吏稽首曰:“運判徙居。”
帝君曰:“余張氏子、名亞,字需美化書作字霶夫,非運判也。”
吏曰:“奉帝命促子問家人,如何?”
曰:“先至治所矣。”遂揖。上一白驢而起。
俛首里閈,在風雨聲中頓失鄕邑。

到一山,連劍嶺而撐參宮,若鳳凰之偃,下有古湫。吏引入巨穴,門有數者筍。吏曰:“民之禱雨祝此石卽應,名雷柱。”
方褰衣入穴。
吏曰:“君憶周室爲人七十三化、陰德傳家而迄今否?”
帝君大悟。
吏曰:“君在天譜,得神仙之品,於人世鮮有知之者。晉有中興之兆,君可尋方顯化。”

後元帝南渡,綏撫江左。帝君作儒土,稱謝艾跨白驢,往河西,應孝廉,謁張軌,以爲主簿。
張重華嗣位,麻秋?涼州。帝君以步騎三萬人敗之。
秋匹馬宵遁,繼往關中,與姚萇爲友,約萇曰:“苟富貴,無相忘。”
後萇以龍驤將軍使蜀至鳳山來訪,假以鐵如意。
前召詣玉京時,帝賜所執杖曰“如意”者是也。
一麾而旌旗蔽天,戎馬萬餘,列之平坂,卽今之試兵壩也。
後萇卽帝位,國號秦,皆吏所言尋方顯化之事。

吏言訖而去。
至穴中,則有王者宮室服用玉階、七曲丹桂千株。見家人具在,遂居其間。士民於閬中梓潼縣,立廟祭祀,稱梓潼君。
廟在九曲之北。有降筆亭,中以金索懸一五色飛鸞。鸞口銜筆,用金花箋數百幅留筆下。亭門府封鎻甚嚴。
降筆訖,有鐘自鳴。廟吏聞於府,啟鑰取書,以觀報應。
其降筆多勸人以忠孝,有《陰騭文》及訓語甚多。

帝君每出,駕白驢,隨二童,曰天聾、地啞。
帝君爲文章司命,貴賤所係,故用聾啞於側,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機弗洩也。

凡禳災祛沴,禱雨祈嗣,有感必通。
世有?奉之者,常降乩直書,或現夢隱示。
又能鎭伏妖魔,疫癘鬼神,聞驢鳴則遠遁,爲其習啖邪物也。

帝君嘗曰:
憶往昔刼中,廣行陰騭,多諸方便,以忠孝爲本,利人濟物爲心,三千功滿,證果天仙。後因夙孽,自獨歸依如來。洗我夙垢,拔除嗔憾;一時遂悟本心,脫離苦趣。如來授記我爲證果定慧王菩薩。自爾之後,常隨如來,發明本妙明心、圓明覺性,直證圓覺,授記我爲梵鎭如來,故證安樂不動地遊戯三昧定慧王菩薩釋迦梵鎭如來位。
曾特加金闕昊天太師,糾察三界禍福。事後又以帝君,自龍漢初刼已三千餘化,迄周武王之乙巳嵗,降生於淸河氏,九十餘世之盡忠盡孝、百千萬化之積功累行,當次天帝之位。
宋紹熙六年正月十五日,進封帝號南極長生眞王、九天開化主宰不驕樂育天帝、更生永命天尊。所居之宮,一曰紫微垣文昌宮,一曰玉霄絳宮。
乃慈憫自誓,以孔孟伊周之學、道德仁義之教,綜以仙釋之靈通,顯以桂籍之功用,設爲四科,立爲九等。
吉凶悔吝之機,彰善惡禍福之報。或兆於夢,或著於籖,分身應化,救劫保生。
嗣是之後,文武醫卜、士農工賈,凡一民一物之枯榮貴賤,皆隸帝君之造化焉。

義陵劉體恕贊曰:
“或有闢輪迴之說者曰:世謂生死輪迴,豈天地之氣僅有此數流轉於古今乎?”

余應之曰:

“固也。今謂必不輪迴,又豈天地之氣僅不計其數而不能流轉於古今乎?或無以答。

蓋尋常之氣,生則聚,死則散。若其正而大者,自必長留天地間而不朽也。又何疑乎?
帝君之一十七世爲士大夫身哉。
嘗考帝君自爲士大夫時,誦法唐虞大訓以來,得丹於柱下,授記於鷲峰,由儒入道皈釋,一身備三教之全,而以儒爲主,與孔子同。
故曰:文昌,先天之孔子;孔子,後天之文昌。
不必以孔子不言輪迴,與帝君所述一十七世者異而存分別見也。
故敬叙次其厯刼本末之著者爲傳。抑余因之有感焉。

夫士大夫身,不得也!皆前世修來者也。
以之作孽則孽無窮,以之造福則福亦無窮,卽帝君證果,亦從士大夫身起矣。
後之士大夫顧可不以帝君爲法而思所以保之,而任其墮落也哉?

聖誕考
帝君二月初三日誕。
聖祖母十月初五日誕。聖父二月十一日誕。聖母七月初七日誕。聖后五月初三日誕。聖長子三月初三日誕。聖長婦八月初一日誕。聖次子正月初一日誕。聖次婦二月十八日誕。懿孝公主四月十六日誕。聖長孫七月初三日誕。聖長孫婦正月二十八日誕。聖次孫十月十三日誕。聖次孫婦七月二十三日誕。每逢聖誕之日宜齋戒。

聖位考
帝君聖位證金闕太師、昊天檢校洞照通眞先生九天開化主宰、靈應大天帝、上仙元皇君。
聖后證恭順淑應德惠昭懿皇后冲和洞妙元君。
聖祖母證初刼賦形長生聖母元君。
聖父證顯應慈祐仁裕令德王,證果太元初帝儲眞衍慶天尊。
聖母證昭德積慶慈懿恭惠太后嗣慶儲祥元君。
聖長子證至仁至孝至聖至慈嗣德履孝王文昌衍慶眞君。
聖長婦證助善顯懿循孝夫人文昌靜應元君。
聖次子證至仁至孝至聖至慈昌德立孝王文昌司祿眞君。
聖次婦證助順惠懿克孝夫人文昌嗣慶元君。
聖女證淑貞妙靜懿孝公主文昌萬夀元君。
聖孫證紹應昭靈至孝侯文昌積慶眞人。
聖孫婦證淑應昭孝夫人文昌積慶元君。
聖次孫證承應宣靈順孝侯文昌襲慶眞人。
聖次孫婦證惠應體孝夫人文昌襲慶元君。

一十七世考
《陰隲文》云:吾一十七世爲士大夫身。
今按帝君生於周初爲張善勳,子淵石。初爲醫師,遷司諫。
又一世,生周宣王時,爲張忠嗣,字仲,祖平子,祖母趙氏,父無忌,母黃氏,長子然明,次子懋陽,襲父職,爲保氏陞大夫。
又一世,生於漢初,爲趙王如意。
又一世,生於章帝元和間,爲張勳禹之子也,爲清河令。
又一世,生於順帝永和間,爲張孝仲。
又一世,生於河朔,爲鄧艾從事,伐蜀時爲行軍司馬。
又一世,晉武帝時生於兩越之間,爲張亞。
又一世,爲王通。
又一世,生於宋紹聖,爲張浚。
見於《化書》者九世,其餘皆不可考。

詔彙
晉司諌詔曰:
咨爾善勳,直情無隱,朕念良醫活人,太醫活國。今置爾言路,以旌汝賢。汝其以救疾之心,救正吾失。嗚呼,惟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汝往欽哉,毋易所守,賜“如意”杖。

詔曰:
咨爾孝仲,萬靈之雄。忠孝全節,世資爾功。賚爾斯杖,無所不通,特加金闕太師。

詔曰:
文昌者,教化之本源,實傳列聖之業;儒士者,大德之淵,宜推一德之忠。播吿諸天,亶孚有眾,惟文昌司祿主者,職貢舉眞君、衞民少傅、靈應帝君。
張某德被萬物,威形四方粵自有生,顯從浩刼,順考古道,鑒觀人文。照臨並日月之明,發生贊乾坤之化。
是以教耕稼而民人育。每裁制而自優,修禮樂而政事康,果猷爲之不謬。干戈載戢,陰陽常和,水土旣平,休祥時格。
託之庶務,試以諸難,皆濟濟以可觀,每多多而益辦。
昔自水漕,今蒞台衡,尚持拔苦之心,誓拯倒懸之念。厥有成績,巍乎難名。
察乎九十餘化之行藏,命編諸册,著以萬二千端之行節,豈曰空文?顚則持,而危則扶;惡以懲,而善以勸,下民允賴,惟乃之休,況復恢龍漢之圖書、闡鸞臺之典。
則欲分身而顯化,率諸聖以混融,萬梵開張,三界均利,宜加峻位,俯協輿情,名躋南極之尊,禮絶星聯之上。
於戯,躋三階而下太乙,允彰應物之符,歛五福而錫庶民,式賴師言之佐。誰其能者?汝往欽哉。
可特加金闕昊天太師,糾察三界禍福事。

讚彙
玄天上帝讚曰:
玄黃一氣,肇形始靑。上應張翼,下炳炎精。開張萬範,宰輔三淸。功滿道備,通神通靈。

崇應大帝讚曰:
德被萬物,威形四方。下統三界,上佐玉皇。道贊天地,教演綱常。分身救刼,保制延康。

上德眞君讚曰:
大洞教主,長生眞王。糾察三界,禍福四方。輪迴救苦,夀域儲祥。億千萬化,主宰文昌。

孚佑帝君讚曰:
斯文宗主,釋道眞如。玄風淸逸,慈範魁梧。功參天地,化育賢愚。飛鸞顯蹟,斡運璇樞。垂恤忠孝,勸懲邪誣。宏仁廣嗣,錫祿除瘉。百靈拱伏,萬彙咸甦。
讚之以道,道不在書。書之以德,德不在圖。
大哉文祖,允矣眞儒。


中华道藏,正统道藏,道家文化道家思想万寿道藏美利坚)

中华道藏,正统道藏,道家文化,道家祖师,道家思想万寿道藏美利坚


延伸资源下载(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文昌帝君本傳》发布于2021-07-23 11:04: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