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颜涛

中国书协书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书画院院长,河南省安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书协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全国第十次文代会代表,多次担任中国书协主办的书法展览评委。


书法报:篆书学习应以哪些范本入手较好?


刘颜涛:学习书法入手,有主张以楷书的,也有主张以篆书的,还有主张以隶书的。当顺其性情,导其气质,从其爱好,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体虽有异,理则合一,关键在于遵循先静后动、先收后放、先平稳后险绝、先共性后个性的原则。学习篆书,多以秦篆为入手正途,但也有主张循序渐进,沿流溯源,把清人小篆作为过河之桥,以之入手。

刘颜涛书作

但无论入门选择以哪一家哪一帖为范本,都应该选择风格雅正,规矩严密丰富,能更多体现篆书共性规律者。篆书共性规律或者说篆书本体特点即是孙过庭《书谱》中概括的“篆尚婉而通”。一句“篆尚婉而通”成为度世金针。一个“婉”字概括出篆体圆曲的基本笔势,婉而愈劲,曲线而能筋强骨健,即如“折钗股”,于婀娜中仍保持刚劲和遒练,圆浑中仍不失润丽和柔媚。所寓之意尽在“圆实凝重”四字之中。“通”,即气息贯通,骨气洞达,在运笔上是流畅,在美学上是气贯,生动准确地体现出“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按图索骥,即可以《泰山刻石》为入手范本。也有主张以《石鼓文》入手的。

此两种笔法一致,特征统一,只是字型一个趋长,一个趋方,重心一个靠上,一个居中而已。此两种范本以文物出版社《历代碑帖法书选·泰山刻石》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石鼓文〉四种》最为受用,前者在刻石拓本后附有现代书家沙曼翁先生临本。后者四种依次为原石拓本、技术复原本和吴昌硕、罗振玉二人的临本。

刘颜涛书作

这样可依照原拓精风貌如实临写,遇到残泐难于辨认处,则可把技术复原本和临本作为参考,以免将某些残泐不清的字写成与原字不同的错字。若初学一时难以上手,也可把《王福厂书〈说文部首〉》作为导引,此帖风神与上述两帖较为一致。而《峄山碑》虽是玉箸篆的典型,字形修长优美,用笔一丝不苟,纯是中锋,但初学者出现运笔不分轻重缓急,笔画过于瘦弱,形体易于拘谨僵板的弊病,为其森严法度所拘。不易表现秦篆雍容浑穆、朴茂典雅的气息,也不易发挥毛笔的性能和抒发书者的性情。

也可以师法清邓石如《赠肯园四体书篆书册》、《张子西铭》,吴昌硕《录小戎诗三章》(1984年第5期《书法》杂志),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名家墨迹传真”《清吴昌硕篆书小戎诗册》作为过渡。须注意吴昌硕晚年篆书个性风格太强,耸肩几成习气,不宜初学。

书法报:篆书学习在当下有何意义?


刘颜涛: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的独立来自文化的独立,一个民族的自信源于文化的自信,中华文明绵延5000余年,文字首当其功,其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每个古文字的音形义,都体现着我们先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睿智以及精神寄托。先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而篆书的学习和研究自然要置之于先秦的大文化背景之中。通过篆书的学习,更能增强我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热爱。

刘颜涛书作

篆书不光是笔墨的艺术表现问题,首先是正确地识篆和用篆问题,通过文字之学掌握古汉字的构成原理,形体结构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书体演进与“篆引”的性质和美学主义,这对各种书体中文字的正确运用和养成“好古诲求”、皓首穷经严谨治学态度也有补益。“书到极致即为画”,精美的书法每个字都富有表情富有生命,而篆形特征最为明显的甲金文字更显现出多姿多态的形象情趣,从今天审美观念来看,书法美的各个基本范畴在甲金文字中已经有了充分展示。正如米芾所说:“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他认为篆书最具书法的自然之美。“法自然”,而这种自然之美是所有书体和所有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书法崇尚的宽展圆厚、正大气象,在篆书中已为我们立下标杆。

社会发展到现在,以钢笔代替毛笔,又到以敲击电脑代替手工书写,其他书体也和篆书一样在生活中渐渐失去实用性。所以,当下篆书和其他书体一样,应该有意识地将其作为艺术创作和传统文化加以继承保护。因此,明清以来,篆书独特的价值日益受到书法家们的重视,成为人们笔底毫端所乐于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且当代书坛的健康繁荣也应该体现在五体书法的平衡发展上。

书法报:篆书学习和其他书体学习有何关系?


刘颜涛:篆书作为各种书体的源头,形成了书法审美的要则,正如丰坊《书诀》所云:“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又云:“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籀,然后结构淳古,使转劲逸……颜鲁公《争座》书有篆籀气象,乃其证也。”可见以篆法入行草者,筋骨内涵,遒劲圆融,中含丰美。

刘颜涛书作

复制下段文字,打开淘宝查看详情


2 JgVzcK602l8 回 tb 或坫击链节 https://m.tb.cn/h.45l9Wdj?sm=0b9a69 至liulanqi【参国展上等鼠须兼毫毛笔套装湖笔欧楷楷书行书草书书法正宗专用笔】


  

篆书学习和其他书体学习关系,前人多有论述:“书法每云:学书先学篆隶,而后真草。又云:作字须略知篆势,能使落笔不庸,是故文字从轨矩准绳中来,不期古而古;不从此来,不期俗而俗,书法所称‘蜂腰’、‘鹤膝’、头重末轻、左低右昂、中高两下者,皆俗态也,一皆篆法所不容,由篆造真,此态自远。”(赵宧光语)“晋人去篆隶未远,是以笔力雄秀;今人不知笔力,试看篆隶碑铭,哪一笔不用力?究竟篆隶之易于真行者,篆隶转折处少,真行逐笔满送,亦同篆隶,而转折顿挫备极变化之妙。”(汪沄语)“分书乃变古隶而为之者,以楷法而用篆笔,笔锋中出,藏锋敛锷……然笔画要须俯仰起伏,参以篆意,始有生动之趣。”(朱履贞语)“古人笔法多,后人笔法少,此余所以欲求楷中多得古人笔法,而于篆隶用心蚍引”(陈簠语)“隶参篆势而质古”(沈曾植语),等等。历代成功书家皆能“旁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融会贯通,厚积薄发。颜真卿、何绍基以篆入楷、入行,伊秉绶、吴昌硕援篆入行、入隶,怀素以篆入草之迹尤为鲜明。

书法报:篆书学习如何入古与出新?


刘颜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本来艺术贵在创新,所谓“借古”即是为了“开今”,“推陈”则是为了“出新”。而环视当今展赛中所见篆书创作多流于简单化、概念化、表面化,深入远远不够。所以,我觉得没有对篆书渊源与流变的出入往还,长期浸淫,仅仅抱几本篆书范本,朝临夕创,实在谈不上“入古”,更遑言“出新”了。“入之愈深,见之愈奇”,只有随着“入古”的深入,才能真正理解古人的高妙,也才能逐渐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视野要宽,用心要专,把自己感受深刻的某点阐释、演绎、强化,消解弱化其余,继而丰富之,完美之,再能触类旁通,移花接木,即能不期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形成自己的一点特色,而有此“一点”也足谓“出新”矣。

书法报:当下创作篆书作品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刘颜涛:首先是用篆要正确、严谨、规范。正如徐无闻先生所言:“书法家只有把字写正确、写好的义务,没有写错字、随便造字的权利。古文字是历史的产物,不乱写乱造文字,才是尊重历史。”甲骨文字在古文字中自成体系,遇到没有的字只能正确地通假和合理借用,而不能以改造后期出现的文字充当。即使大篆(金文)、小篆在演变过程中衔接密切,过渡平稳,过去的一些大家如吴大澂、容庚等也有把小篆改造成大篆体势的先例,但若有本字或可通假、可借用以及相近时代文字弃之不用者,也难称篆书行家里手。偶尔为之,务须慎之又慎,合情合理。

刘颜涛书作

其次是要取法乎上,力避时风。篆书须兼具“金石气”与“书卷气”,雄强而不失儒雅,片面以毛笔追摹铸刻效果固不可取,但一定要尊重篆书本体特征,“篆者,引也”,毋以“奋笔”取代“引笔”,毋因新法而尽弃古法。现在则有一种危险倾向,几成恶习,即简单粗暴地以所谓隶书、行草乃至绘画语言取代篆书语言,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或涂、或抹、或描、或画、或拖、或扫,以时弊之刚猛轻佻奇怪为尚,谬悠荒率,杂乱无迹。无知无畏反美其名曰:以草情画意增强视觉冲击力之“时代笔墨”,实不知此乃书之下下者,因陋就浅,徒足以障拙眼俗目耳。

书法报:哪些工具书对于学习篆书有帮助?


刘颜涛:篆书作者要有一定的古文字基础读些《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著)、《古文字学纲要》(陈炜湛、唐钰明著)、《甲骨文字学纲要》(赵诚著)、《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基础汉字形义释源》(邹晓丽著)、《古文字释要》(李圃、郑明主编)之类文字学著作。

刘颜涛书作

如果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创作,则需置巨帙《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于案头,朝夕谛观,浸淫其中。常用的工具书则有《甲骨文编》(中华书局 孙海波编)、《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金文编》(容庚编著)、《新金文编》(董莲池编著)、《古文字类编》(增订本,高明、涂白奎编注)、《楚文字编》(李守奎编著)、《中国篆书大字典》(上海书画出版社)、《清人篆隶字汇》(北川博邦编)、《作篆通假校补》(王福厂著,韩登安校)等。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中书协快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刘颜涛:展赛中篆书创作多流于概念化、表面化!发布于2021-04-22 15:54: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