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 上 方  成都风水 关 注 我 们

如今在蓉城,说起教育质量最牛的中学,大家会异口同声地点赞四、七、九中。其实这三校,自前清和民国举办以来,就以石室中学、成都县立中学和树德中学闻名遐迩,一直是全川办得最好的名校。这一点或许多数人都知晓。但大家未必知的,却是先后长期主持三校、校,办学成绩卓著的蓉城一代硕彦宗师吴照华。


青年时期的吴照华


吴照华本名吴炜,照华是其表字。祖籍浙江山阴,曾祖父幕游入川,祖父在成都入籍考取秀才,后在宜宾、洪雅、成都等地设馆教书。吴照华1892年生于成都,弱冠后随父读书。时值辛亥革命爱国志士奋发图强,多方寻求救国之道。吴照华深受“读书救国”、“科学救国”影响,在成都县立中学读书时就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嘉许。毕业后即以最优成绩考入四川高等学堂理科。他鉴于理科来自国外,认为学好理科必先通达英文,所以在发愤读书时,尤其下苦功钻研英语。甚至一面读书,一面当翻译,用功甚勤,成为半工半读的刻苦学生,备受全校师生赞扬。


1912年,吴照华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第一班。时逢成都县中、华阳县中、石室中学紧缺英文教师,便奔走三校教授。因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讲求实效,深入浅出,大受学生欢迎,迅速成为教育界争相礼聘的名师。然而他不骄不馁,一如既往地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整整干了十年,1922年方受任成属联中(石室中学)教务主任,开始在授课的同时参与管理。吴照华在此岗位的业绩究竟怎样?虽然现在未见相应材料,但以他的热忱、学识和勤勉而论,干得出色应该无疑。他在此岗位一干就是六个寒暑,到离开时,却是被省教育厅选任为成都县立中学第七任校长。


吴照华担任成县中校长的时间是1928年2月至1935年。七年半的时间或许不算很长,但却在该校师生中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1931年考入成都县中,在该校读书和执教共35载的白敦仁先生回忆说:“我读初中的时候,校长是吴照华先生,他是成都县中第一班第一名毕业的老校友,是成都有名的教育家。他留给我的印象,最突出的,是他那种绝对尊师重教的领导作风。在他的带领下,尊师,在成县中简直成了风气,谁要是稍微有一点不尊重教师的行为,你马上就会被全校看成是‘大逆不道’的人。正因为这样,所以,旧时代的成县中,即使办学经费有时十分支绌,也能聘到许多第一流的教师。以国文一科为例,我们不仅有像龚向农先生、庞石帚先生那样的大师,而且在比较年轻的一代教师中,像李雅南先生、陶亮生先生、罗孔昭先生,也都是当时中学教师中的第一流人物。”


求贤若渴,不耻下拜,嘘寒问暖,关爱教师,是吴校长主持校务最突出的风格。他到成县中任职之初,便竭力挽留自己的前任、成县中第六任校长周澧(字子高,成都有名三角老师)继续留校任教。当时周已担任成县中校长两年,教育厅对他另有任用。他却误以为吴照华排挤了他,对吴手捧聘书请他继续担任三角教师怒形于色,竟将聘书猛掷于地。吴恭敬拾起,仍倔犟拒绝。以后吴又数次登门恭请,他竟拒不接见。吴照华累遭白眼,但求才心切,毫不灰心,又约请周的至好黄绍阶一起上门。先由黄进屋与周寒暄,稍久才说门外还有人等,遂告辞。周送出,看见门外等候多时的竟是吴校长。吴也趁机上前婉言解释,子高先生为其一片诚挚所感,终于受聘。


成县中老校友陈孔昭在回忆30年代的母校时亦称:为延揽名师,凡学界名流和德才兼备、教学成绩卓著的老师,吴校长均不辞晨昏往返,尽礼敦聘。于是成县中人才蔚集,群星灿烂。如向楚、林山腴、龚向农、罗孔昭、何光玖、饶德滋、谭肇闻、王伯宜、徐庶聪、龚谘善、邓静安、李惠生、文天专家学者,教育名流均先后执教于此。除课酬优厚外,学校每天还专为这些老师备有三菜一汤的单份免费早餐,凡上第一、二节课的老师可随到就餐,吴校长往往还亲自邀请入座。教师下课,吴又到教师休息室拱手道劳,随时倾听意见以改进办学。每月束脩由专人按时致送。教师如遇疾病事故,吴校长均踵门存问。如此上行下效,全校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解放前曾长期在成县中和树德中学任教,1954年调入川师历史系任教授的罗孟祯先生,与上文提到的罗孔昭,都是吴照华门下的学生,吴对这些青年才俊关爱有加,下聘书时仍亲自将聘书送到他们家里,用罗孟祯的话说,是“执意屈尊手捧大红帖子登门行大礼。”罗还回忆说,民国时但凡农历六月和腊月,蓉城的中小学教师就要汇聚到少城公园(现人民公园)的社喝荼,看似洒脱,其实心里面着急,因为大家都在紧张地期待各校校长前来下聘书。但是他执教以来却从未有“六腊之战”的烦恼。不论在成都县中,还是以后在树德中学,吴校长总是早早地就给老师们下了聘书,不但聘得早,而且聘期也比各校长。那时成都各校普遍是每期一聘,吴照华为让老师们安心教书,聘教师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上世纪90年代末,年逾九旬的罗孟祯教授在病榻上还满怀深情地讲起一粧吴校长善待教师的往事。说是吴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举,大年初一要到每位教师家里拜年。有一年到他家,作揖寒暄后,便径入厨房察看柴米油盐,发现劈柴不多,竟再三询问为啥子不在寒冬腊月多备些硬柴?罗遮掩不过,只好据实相告,因老家亲戚有事,挪了些钱,眼下手头实不甚宽余,校长既然问到,回头找人借钱再买点柴就是了。吴校长一声“晓得了!”扭身就走。岂料翌日大清早,他竟亲率七八个小工,吱嘎吱嘎地推着一长串鸡公车,给罗宅送来够烧一年的柴火,还说他先垫着钱,免得开了春柴贵且湿……


民国36年(1947)成都私立树德中学毕业证书


为了张罗办学经费和应付学校急需,吴照华常常像武训一样四处奔走筹款化缘。1930年10月9曰夜,青龙街古墨池的成都县中图书馆突然失火,图书、仪器、教室及实验、办公用房均付之一炬。面对瓦砾毁庠,吴一面督工搭板屋作临时教室,保证学生不致辍学,一面又八方奔走,筹措巨款,更建新舍。他吁请成都县中第一班的同学、时任29军副军长的孙震(字德操)援手。孙震出于对母校的爱护,慨然独斥私财5千元,更商同驻区长官,由官府清理处拨银2万元,29军驻区事务处拨银1万元,孙又代募5千元。有此财力,吴照华遂鸠工庀材,设计营建,不到两年就建成一座设施更加完备的新校舍。施工进行之际,吴校长又积极筹办高中。当时校中经费仅够初中之用,吴向成都县政府筹划时颇受颛蒙官员阻挠,但他坚持不让,力排万难,好不容争得在成都田赋项下每年附加1万5千元,肉税项下每年划拨1万元,终使高中理科第一班在1931年春季入学。次年春更招收了高中理科第二班,并派人赴上海购置了大量图书仪器。1933年春,吴照华又在墨池畔建起了栋宇巍然的学校大礼堂(即后华协电影院),共花银元7千余,其中2千7百余元就是他向县中校友会“墨池学会”化缘得来。


——未完待续——



成 都 地 方 志

修志问道,直笔著史

与我们一起

览成都丨志成都丨品成都

成都看风水原创出品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成都看风水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人物春秋】四、七、九中与这位老教育家有啥渊源?(上)发布于2021-05-07 11:24:5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