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

舞文弄墨总徒劳。











昭君出塞


呼韩邪单于(公元前58——前31年在位),西汉后期单于,他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匈奴单于。

秦末农民大起义,战乱不息,匈奴人借机又南下进入敕勒川地区,待刘邦建立大汉王朝时,匈奴已成为兵强马壮、疆土辽阔的“百蛮大国”,使西汉王朝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受到压制,形成了一南一北两强争霸的历史局面。西汉初年,国力薄弱,无力抵抗匈奴,因此和亲是这一时期汉朝对待匈奴的主要政策。

汉武帝即位后,国力逐步增强,两次出兵大败匈奴,紧接着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各国归附西汉的局面。到公元前54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支,分属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受到同族势力的排斥,面对困境,欲依托汉朝的帮助扭转局面,于是先后三次入汉,求见元帝,表示“愿做汉家女婿”,得到元帝恩准。

于是出现了“昭君和亲”的历史佳话。“和亲”原是汉高祖刘邦提出的建议,当时的形势是匈奴强,汉朝弱,吕后不忍心将女儿远嫁北番,因此挑了一个宗室的女儿假称公主出嫁。到汉元帝时,已是汉强胡弱了,没必要挑皇亲国戚的女儿,宫女听说要远嫁匈奴,也都不愿意去,只有王昭君毅然请命,千里迢迢远赴漠北。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成亲后,封她为宁胡阏氏,汉元帝也非常满意,下诏改年号为“竟宁”,意为边境安宁之意。此后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伊屠知牙师(后为其异母兄所杀)。呼韩邪单于去世后,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育有二女。

王昭君,名嫱,南郡秭归人(今湖北兴山县),她天生丽质,精通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落雁”之美称,相传她出塞时,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背上这美丽的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下来,因此便有了“落雁”的美称。

有人会问,昭君如此美丽,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据说当时汉元帝是通过画像选拔后宫佳丽,因此宫女都用财物贿赂画师,而王昭君看不惯这种不正之风,没有那么做,于是画师便在王昭君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在宫中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夫君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能宠幸这样的女子。等到昭君出塞前,汉元帝见到王昭君如此美貌,追悔莫及,但一切已成定局。

昭君出塞化干戈为玉帛,推动胡汉文化交流,出现了两族开关互市的和平景象,据《汉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数世不见烟火之警”,敕勒川人对这位来自湖北秭归的汉家姑娘有着特别的喜爱,昭君去世后,人们为了祭怀这位“和平使者”,敕勒川上出现了许多昭君墓,至今还有十多处,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呼和浩特城南大黑河畔这一处,后人称之为“青冢”。每年秋天草色枯黄,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被称为“青冢”。

1963年董必武同志参观昭君墓,写下了一首赞美王昭君的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这首诗对王昭君的远见卓识和历史贡献作出了正确的评价。

呼韩邪归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也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和效仿,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今天,昭君墓已经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昭君出塞之举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深受拥戴,千古流传。

整理/贺羽蓉   编辑/张高茜

审稿/贾月英    签发/赵俊峰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敕勒川博物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敕勒川人物春秋——呼韩邪单于与昭君出塞发布于2021-05-07 11:40: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