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自认为对罗山县的定远乡应该是比较熟悉的。我的童年曾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居住在那里。但童年时候的认识与如今的认识是有很大区别的。童年的认识,大抵是亲人住在什么村,村前村后有什么池塘、有什么树。再往远一些,就是哪儿有菜园,哪儿有座山,哪儿可以放牛。我所认识的定远是温馨的,平和的,亦是恬淡的。

其实,我觉得这样也挺好。人文厚重、人杰地灵是值得骄傲的事,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些词语往往与波折、传奇联系在了一起,或许是一个人,或许是一个村落。苏轼就曾有诗言:惟愿孩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或许,平凡平淡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如果以此而论,定远乡或许并不是这样的地方。定远,古称引远,南宋初年为宋金之边界。这一个边界就会让我们有了很多联想,双边对峙,战火纷飞,无非就是为了完成天下一统的梦想。抛开正统论,宋与金的战争对于老百姓必然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当时的定远人员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痛苦,现在已经无从知晓,但一定不会是幸福。定远、宣化店一代有大胜关、墨斗关两大关隘,甚至曾有驻军,当地的人民也尝尝以“兵家必争之地”自诩,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哀伤和痛苦。

 


2


有了这样的铺垫,或许我们对定远会增加一个别样的认识。如今的定远乡是一方适合生存的乐土,但曾经却是风云诡谲。这样一方水土如果出现一个或者几个颇有作为的人物,倒也在情理之中。

定远乡刘店村有一处历史名胜,叫作御碑亭,建于清光四年(1824年),因亭内有御制三通祭告文碑而得名,为道光皇帝纪念表彰治水大臣黎世序治水功绩御批而建,系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亭坐北朝南,面阔3间,进深6米,长8.8米,宽6.8米,面积约6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建筑。亭廊内有12根合抱木柱,柱下垫鼓形细工雕制石础。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翘角飞檐,椽檐均用油漆彩绘,间以浮雕透雕,交相辉映,古朴典雅。历经180年,原貌犹存。亭内沿后墙东西依次矗立三通碑,居中者为“黎襄公入祀贤良祠碑”,居右者为“御赐祭文碑”,居左者为“御赐黎襄公诗碑”。三碑均高3米余,碑首雕二戏珠图案,中间拱卫“圣旨”二字,每碑正面镌刻楷体碑文,共计817字,大致记述了黎世序的生平事迹。



3 


黎世序,初名承惠,字湛溪,今罗山县定远乡刘店村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出生,幼年家贫,嘉庆元年(1796年)中进士,同年任江西星子知县,从此开启了他一生的官宦生涯。他的一生先后担任过镇江知府、淮海道、淮阳道、南河河道总督等职,并被加授二品顶戴,太子少保。

嘉庆十三年,黎世序任镇江知府。他刚到任就走访当地百姓,发现镇江练湖年久失修,汛期水患频发,老百姓深受其害。黎世序根据实地考察并广泛征求专家和民众的意见,拟订了治理练湖的方案,拟建造三座防汛大闸。可是由于工程较大,一时难以筹齐工程经费。当地官员和地方豪绅按照旧习,纷纷前来拜访,并暗送银两,试图与黎世序拉关系。黎世序为官从不收礼,但建造防汛大闸又急需用钱,他便以“捐款修湖”相劝,并在府衙前张榜公示何人捐款钱数几何。镇江百姓见榜后,也纷纷捐出家资,终于凑足了建设经费。一年后,三座防汛大闸如期竣工,水患得到根治,镇江百姓拍手称赞。

嘉庆十七年,黎世序升任江南河道总督。他十分重视洪泽湖的治理,认为治水的关键在于治漕,而洪泽湖又是治漕之关键。黎世序充分汲取前人经验,采取“束水攻沙”“蓄清刷黄”等治河方略,收到明显成效。以前,清江浦至云梯关一带,河床较高,漕运屡屡受阻。为此,黎世序主张收蓄湖水,抬高水位,让清水畅快流出,冲刷黄河堆积的淤泥,再引黄河水疏通漕运。因此,治漕必须抬高洪泽湖的水位,筑牢洪泽湖大堤。黎世序在蒋坝以南修建堤坝,从而大大增强了洪泽湖的蓄水能力,使得“蓄清刷黄”的治水方略得以顺利实施,从此漕运畅通无阻,黎世序也多次受到朝廷嘉奖。

嘉庆二十年,黄河暴涨,堤工奇险。黎世序命“在埽前抛碎石,以搂护之”,埽堤转危为安。旧时在埽前抛的都是大块石,黎世序改为碎石。原来经过黎世序仔细探察研究,发现碎石护堤效果并不比块石差,且当地采石场有大量遗弃的碎石,既多又便宜。后来,实践证明了黎世序的判断,用碎石护堤不但节约了费用二十余万两,还缩短了工期。此举虽是“利国益民”之举,却遭到奸商和贪官的反对,甚至放出了“秦始皇偷梁换柱,黎世序碎石填河”的诬陷之词,但黎世序不为所动,坚持用碎石护堤,进一步巩固了河防。

任职内,黎世序运用“分洪治水”理论在徐州城西北十八里屯、苗家山、虎山等地依山建造3座大坝,改“束水攻沙”为“重门钳束”(用全河之水并力攻沙),改厢埽(用土填压秸、苇的护堤办法)为碎石护坡。此举工期缩短,成效较大,节省白银二三十万两。

但是,黎世序的仕途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据《清史稿》记载,嘉庆十八年秋上游河南睢州决口河水陡落,很久都没能够堵住,黄水全入洪湖,朝廷认为黎世序不能先事预防,降一级留任。但是很快,他就想到了办法,“濬顺清河于清口淤窄处,自束清坝起至御黄坝止,挑引河三,束清、钳口各坝一律辟展,智、仁两坝及蒋坝以南,新挑仁、义两坝引河,并为分减之路”,因为修防得宜,加二品顶戴。

 


4


黎世序不仅治水有着杰出的才能,建立了很大的成绩,而且为官十分清廉,对自己、对家人、对亲人都要求十分严格。

黎世序生平无玩好,无妾媵,两个儿子皆布衣素食,在清江浦街市上行走,老百姓都看不出他俩是堂堂二品大员的公子。

嘉庆十七年,黎世序升任南河总督,其在家乡的儿子和一些亲朋故旧闻讯后欲前往南河总督府谋求官职,黎手谕家乡的儿子:如今黄河水患频繁,运河又急着需要疏通。功劳都需要自己的才能而成就,你有能力做好这些事情吗?拒绝了儿子和乡人谋求官职的要求。同时,为了剔除衙门旧习,黎世序查办了一批玩忽职守的河务官吏,提拔了一些治河有方的官员。

黎世序妻弟王某以知县赴安徽省候补,当时安徽承宣布政使徐月樵是黎世序的门下士,妻弟想请黎世序写一封信给徐月樵,请他关照关照。但他自己又不敢找黎世序,就托姐姐说情,姐姐知道丈夫的脾气,也不敢说,最后请黎世序的好友代为传话,黎世序慨然回答,为官贵自立,若自己真正能有所建树,何必托人照顾,我的妻弟决不是办事的材料,找人说情拉关系,不过是自己欺骗自己罢了!好友再三相劝,黎世序最后只写了“托顺带问安”几个字,妻弟怏怏而去。

 


5
赴淮海道任留别镇江士绅 其一

梅华驿路送征骖,
诗思离情两不堪。
宦迹几曾经海畔,
花时何忍别江南。
生徒染翰邀人住,
父老持觞劝客酣。
一种消魂南浦意,
江淹作赋未曾谙。
 
赴淮海道任留别镇江士绅 其二
 
虎符催赴海东隅,
疏瀹宁须一腐儒。
治水无才师伯禹,
扬尘何处问麻姑。
招徕掾吏应鸿雁,
卜筑衙指荻芦。
回首江南春正好,
缘杨红杏雨始酥。
 
赴淮海道任留别镇江士绅 其三

新开学舍枕江干,
白袷青衿玉佩珊。
问字我惭一日长,
研经君耐九秋寒。
南徐文物推人薮,
北固江声走笔澜。
一语临歧须记取,
科名容立身难。
 
赴淮海道任留别镇江士绅 其四

群山壁立水安流,
风俗敦庞爱润州。
比户诗书研午夜,
万家机杼织新秋。
烟花不染维扬习,
金粉终为白下羞。
此去清河三百里,
岁民无恙有传邮。


 

黎世序作为一名朝廷高官,有着杰出的才干,同时作为考中进士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也才华横溢,著有《河上易注》、《湛溪文集》等作品。以上四首《赴淮海道任留别镇江士绅》就能管窥其才。

从标题我们就很容易看出来,这是黎世序从镇江知府升任淮海道时所作,写诗的对象是送别他的镇江士绅。在诗中,有他对在镇上任上的追忆,也有对镇江百姓的依依不舍,还有对自己宦海生涯的总结。在朝廷高官黎世序的眼中,考取科举名相对容易,但是立身就很难。如何立身?如果从他的角度就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也一直践行着自己的信仰追求。

诗中还表达了他将会对镇江一直挂念之意,他寄语当地乡绅,如果百姓安然无恙,希望大家能把信息及时传递给他,他也好一起分享着太平盛世的喜悦。这两句诗大有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异曲同工之妙。不过,陆游的诗歌显得十分悲怆,而黎世序的诗则显得深情。当时,在康乾盛世之后,鸦片战争之前,虽然处于闭关锁关之状态,但是与世隔绝的中国相对来说还是一方“世外桃源”,“比户诗书研午夜,万家机杼织新秋”,百姓的生活还算惬意。

 


6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记载清朝历史的纪传体历史著作。1927年,主编赵尔巽见全稿已初步成形,遂决定以《清史稿》之名将各卷刊印出版,以示其为未定本。赵尔巽在《发刊缀言》中指出,本书是“作为史稿披露”的“急救之章”,并非视为成书,但因尚无依中国传统正史体例编写的清朝史书,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丰富,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该书中有《黎世序传》,对黎世序治水的功绩进行了充分肯定。以上关于黎世序治水内容大部分都出自该书。

黎世序的故事除了《清史稿》有记载,清朝末年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蝶阶外史》也对其故事进行了演绎。

江西南昌知县黎世序被上级调派到某县稽查案件,遇到一阵羊角旋风,黎世序知道是冤之魂,便跟着来到一处新坟前,这阵旋风便消失了。

黎世序查访到了死者家中,留下一个年轻漂亮的寡妇,寡妇说他死于瘵病。黎世序下令开棺验尸,寡妇不允许,于是发生了争执。寡妇于是撒泼,将黎世序告到了廉访中丞那里。中丞于是要治黎世序的罪,黎世序请求以一个月为限,如果到时说不出结果,情愿被治罪。

黎世序明察暗访,“周行县四境”,二十多天还没有探查到什么。就在沮丧关头,他躲雨碰到一个赌徒,俩人聊得投机,竟结为异姓兄弟。然后说起坊间奇闻,赌徒告诉黎世序,最近他去某家行窃时,“掘后墙,探首入”,看见一个女人伙同谋杀亲夫,他们趁着丈夫熟睡,“自瓷盆中出小蛇一,置某口,以剪剪蛇尾,蛇痛极,入腹中”,丈夫惨叫了几声就气绝身亡,然后“妇人与男子收蛇尾并剪,置盎中,埋牖下”。黎世序赶紧派人搜查了死者的卧室,挖开窗下的地面,果然在一个瓷盆里找到了断掉的蛇尾和一把剪刀,人证物证俱在,寡妇及其奸夫只能认罪伏法。

通过故事的演绎,更加生动地刻画了黎世序一心为民的好官形象,也说明了老百姓对其的尊重和喜爱。近年,罗山还有皮影戏《黎世序》,讲述了其治水的故事。在罗山新区,为纪念这位罗山籍一代名臣,建有世序广场、世序路。家乡人为其感到自豪,并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进行了纪念。

 


7


道光四年(1824年),黎世序病逝于南河总督任上,终年52岁。13年江南河道总督任上,他视肥缺和高官如鸿毛。因治水成疾,长年呕心沥血体力不支,在过完52岁生日后不久,黎世序抱憾离世。身为河督,逝后却无钱运柩归里。当时清江浦人民为之罢市,十里长街、运河两岸市民夹道肃立,送别这位好官。

《清史稿》载,黎世序病逝消息传出后,“清河县民罢市停业,无分男妇老幼,皆咨嗟,擗踊相向失声,士绅设位哭之,建祠以志遗爱遗摺;至京,宣宗震惮,加尚书衔,赠太子太保,谥襄勤,入祀贤良祠。

黎世序死后运回罗山,葬于定远乡刘店村。道光皇帝念其治河有功加封他尚书衔,入晋赠太子太保,谥襄勤公,并赐《御赐黎襄公诗碑》、《御赐祭文碑》、《黎襄勤公入祀贤良祠碑》三篇,立于墓东南200米处亭中,当地群众将此亭称为“御碑亭”。文化革命”期间遭到破坏,亭基本保存完好,亭内三通碑现已残缺。

黎世序一生勤政廉洁,为治理黄河、淮河、洪泽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深为百姓爱戴和拥护,在他身上充分展现了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行,堪称为人做官之典范。(五岳山下”平台搜集整理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豫南乡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人物春秋】宦迹几曾经海畔,花时何忍别江南——定远治河名臣黎世序发布于2021-05-07 11:58: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