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这是十多年前,在读本科的时候,写了一篇作业,怕时间久了,就烂掉了,就没了。虽然很多都是摘摘抄抄,但都是自己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放在这里,作为永久的留念。留念每一段时光和岁月。

 

    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先生在他的历史小说中所使用的一种“将古代和现在错综交融的艺术手法”。但在历史事实的处理上绝非停留在忠于历史和历史事件本身及其过程的表面铺陈上,而是深入到历史及历史人物的精实质中去,进行了艺术再创造,打破了古今界限森然有序的传统经典范式,创造了幻像与现实相映成趣的新路子。特别是对于儒家的思想,鲁迅基本上持批判的态度。历史在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种镜像,许许多多的生活现实都可以在这个镜像中被折射出来。

  因此,必须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明白鲁迅是如何面对传统的儒家道批判的态度的。

  首先,《故事新编》以《补天》和《奔月》两篇开始,这两篇小说是互相补充,定下了全书的基调。其中,《补天》是根据女娲“抟黄土作人”和“炼五色石补天”的神话,描写了这位传说中的人类母亲淳朴浑厚的形象。但在写作中途,鲁迅读到一篇道学家攻击新体情诗的文章,强烈的反感使他的笔锋不得不从神话转到现实中来,用批判的态度加以鞭打,于是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展示了小丈夫既淫荡,放纵,又道貌岸然,显然是虚伪性十足的现代道学先生。这可折射出鲁迅对道家一种嘲讽吧。而《奔月》的心境比较悲凉,技巧也较为成熟。小说取材于上古神话,但现实背景却是大革命失败后的时代氛围。具体的是写神话里夷羿和嫦娥的传说。善射的羿射下几个太阳,射死过封豕长蛇,一切大动物和小动物,最后射得遍地精光,只好在“无物之阵”中奔,天天和嫦娥一起吃乌鸦炸酱面。嫦娥熬不过这样的生活,终于吞下金丹,独自向天上飞奔而去。而昔日的弟子逢蒙又在这个时候出现,欺世盗名,并向师傅施放冷箭,想要置羿于死地。最后,羿以盖世箭艺射月,“这一瞬息,使人仿想见他当年射日的雄姿”。但射日的英雄现在连射月都不成,无奈之下只好奔月,拯世变成了弃世。在文本中,羿作为古代英雄的精神终于被世俗性社会所消解,说明了敌方营垒的强大,小说的基调以抑为主,充满了英雄迟暮之感和孤独的心境。

  其次,《故事新编》中的《理水》和《非攻》是在进行批判的同时,对正面人物进行歌颂和肯定。其中《理水》是根据夏禹治水的故事而创作的。相传夏禹婚后第四天就出去治水,在外8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在人民理想中是一个公而忘私,出身下层人民的领袖。鲁迅笔下的禹,不仅具有劳动人民的形象,“黑脸黄须,腿弯微曲”“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门,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还概括了中国农民优秀的品质:勤劳,刻苦,朴素,从沉默中显出坚韧和力量。鲁迅对文化山上学者烦琐无聊的议论,水利局里人员声势煊赫的考察进行了细致地描写。通过这些卑微的灵魂和庸俗的言行,衬托出了禹的高大,塑造出一个来自人民的英雄。还有,《非攻》中是鲁迅根据墨子非攻的内容创造的。墨子是一个躬自操劳的古代知识分子。其和儒家相反,他是庶民阶层利益的代表者,主张身体力行,提倡自我牺牲的精神。他的学说以非攻、兼爱、尚侠、好义为主。作品写墨子衣衫褴褛,胼手砥足,然而却又勇敢、机智,充满着忘我的精神。当楚国筹划进攻宋国,他一面昼夜兼程去劝阻楚王,一面又吩咐管黔敖做好战斗准备:“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故事环绕着墨子的行动直接展开:“一路上过宋,入楚,以正义折射楚王,凭实学战胜公输般。”鲁迅歌颂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同时,还饱含感情笔墨写了墨子的学生禽滑离、管黔敖;禹的一群面目黧黑、衣服破旧,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一样的不知名的同事,还有敢于和鸟头先生争辩的乡下人”。同时,反映鲁迅借助历史人物,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群众的赞美和歌颂。对儒家的虚伪面目的剖析和批判。

   其次,《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取干将铸剑,其子报仇的故事。作品写的主要是这个传说的后半段。黑色人是作品着力描写的对象。他仿佛生来就是为了代人复仇似的具有一种热到发冷的性格。一言一动,都像主角眉间尺背上的宝剑一样:寒光逼人。眉间尺把复仇的事业,托付给他,连同自己的头和宝剑。黑色人冒充玩把戏的混入王宫,机智地劈下国王的头,为彻底击败敌人,最后也割下自己的头来回答眉间尺的信任,完成了他所托付的复仇重任。歌颂了那种执着的精神和反抗的意识

  再次,《故事新编》中的《采薇》《出关》《起死》三篇,其核心思想为儒家。《采薇》涉及的是儒道,主体思想是后世的儒;《出关》写孔子老子,涉及的是儒道;《起死》涉及的是道。三篇小说写于同时,《出关》是最重要的一篇,也是精彩入神的。其中《采薇》这篇中揭露了伯夷、叔齐尽管不乏“殉旧者”的迂腐,但毕竟和“无持操”者截然相反,是一种道德观念的信守者,但他们在邪恶的环境中消极反抗根本无法改变自己的弱者地位,只能一步步地被社会吞噬,然后亦被“看客”涂污和歪曲。

但儒家历来把伯夷、叔齐看做是“肥遁养高”的标率。进一步想一想鲁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为了达到征服中国的目的,正在以传播“王道”自诩,一部分知识分子洞察其阴谋,却又逃避现实,害怕斗争,只想以“不合作”代替积极的反抗。同时借助这段历史,描写伯夷,叔齐从“养老堂”到首阳山这一过程窘迫的遭遇和的心境,鞭打了社会上那些趁火打劫,卖身投靠,散布流言等等的行为,揭露伯夷,叔齐即使真心实意地身体力行,却处处不合时宜,说明这种消极抵制的软弱和无力,展示了它们毫无出路的悲剧的命运。与他们相对立的周武王,他的伐纣明明违反了先王之道,却打着“恭行无罚”的旗号”,因而博得“王道的祖师而且专家”的美名。从这些就一目了然理解鲁迅的真正的目的和批判的精神实质。还有《出关》写老子西出函谷的故事,老子哲学尚柔,孔子的哲学也尚柔,不过孔子的以柔进取,老子则以柔退却,孔子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老子却主张“无为而无不为”,要想无所不为,结果只好一无所为,他其实是一个什么都不做的空谈的人。从描绘老子和孔子的对话,在西行途中的遭遇,通过生活细节的渲染,批判了老子处处退却的落寞的心情。再者,在《起死》里,以一个寓言为主,用独幕剧似的形式加以演化。庄子在《齐物论》里宣扬虚无主义,从“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出发,主张物我等观点,泯灭一切生死、古今、大小、贵贱的区别。作品写他到了是非关头——当那个死了五百年的骷髅复了形,生了肉,活了过来,缠住他讨衣服,讨包裹的时候,他就不得不一反从前的主张,呶呶不休地别生死,辩古今,分大小,明贵贱,一心想要划清物我,力争是非了。鲁迅以生动有趣的对话,彻底地宣告了“齐物论”的破产,证实与批判了虚无主义本身也终于只落得虚无的下场。如此放肆地将已经神圣化与神秘化的古代哲学戏谑化,这本身显示了鲁迅的一种批判眼光和胆识。

     总之,从这八篇文章中,可以看出鲁迅一贯认为历史是循环的,古今是相似的。鲁迅是在对儒道家批判的态度上和对中国社会的劣败感受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历史观念。唤起人们对中国当时长期停滞不前和混乱的局面进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儒、道家自身无法排解的矛盾和难以克服的局限。还可以看出在鲁迅那里,世俗的惰性,“庸人”的社会,“坏种”的祖坟是一个刻骨铭心不得不直面的世界,他绝不“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而是批判和揭露其内在的颓败。把现在生活细节大胆地引入历史故事,突出其针砭流俗的意义,是鲁迅式的战士性格体现。通过这些鲜明的特点构成了八篇作品的前后一致和精炼独创的风格。

   

     老师的评语:论述相当详尽,语言比较流畅,有点类同于文学史的写法,但还可以再精炼,论证中注意详略得当的问题。

   附:老师打给我90分,应该是一种鼓励。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太阳城札记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有关《故事新编》对于儒家思想的批判——整本书阅读文本细读发布于2021-05-10 08:18: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