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流传二百多年了依然歧义不断,其主要原因在于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汉语一词多义,语境不同词义也会不同。而同一个词语的语义也会随时代变化。《红楼梦》是古人写的作品,尽管是用通俗语言写成的,但毕竟是三百年前的通俗语言,用现代语义来解读三百年前的作品肯定容出现错误。即便是用当时的语义来解读,也因汉语的一词多义而产生歧义。要避免对文本产生错误理解,不但要按照当时的语义来解读,还要结合文本的语境、作品写作手法、关键情节的关键词词义与作品要表达的主旨一致性,综合理解文本。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受宁荣二公之灵嘱托,要用红楼女子“终身册籍”、“饮馔声色”等教育贾宝玉。书中说:“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近之于子孙虽多,竟无一可以继业。〖甲戌本侧批:这是作者真正一把眼泪。〗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甲戌本侧批:二公真无可奈何,开一觉世觉人之路也。〗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一些坚持胡适红学的红学家和红迷认为《红楼梦》成书于乾隆朝,根据宁荣二公所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便想当然地认为“国朝定鼎”是指崇祯自缢煤山后,清兵赶走李自成迁都北京的甲申年,到清中期乾隆九年甲子年,正好是一百年。作者“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至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脂砚开始抄阅重评《石头记》。这样计算推断似乎完美地解释了“国朝定鼎百年”,同时一些坚持胡适红学的红学家们把“国朝定鼎百年”当做了《红楼梦》成书于乾隆朝的铁证。而坚持《红楼梦》成书于康熙朝的民间红学研究者,有的否定甲申之变清朝定鼎说,认为清朝定鼎应该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1616年。有的认为“国朝定鼎”是指明朝建立,但是这种说法又与明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不符。于是,有的民间红学研究者就认为,宁荣二公说的“国朝定鼎”与“吾家富贵百年”是两回事,“百年”是指贾家富贵百年,不是指朝代定鼎百年。我们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认为,《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原创者是吴伟业,增删者是孔尚任等人。对“国朝定鼎百年”当然也会有我们的理解。要正确解读宁荣二公说的话,就必须准确理解“国朝”、“定鼎”、“百年”这三个关键词。

(张煌言)

     “国朝”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朝廷、国家;二是指本朝,即当前一姓的皇朝。根据宁荣二公说这话时的上下文语境,“国朝”在这里应指“本朝”的意思。我们薛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认为宁荣二公说的“国朝”不是指清朝,而是明朝。唐朝韩愈的诗《荐士》有诗句:“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意思是本朝文章兴盛,陈子昂开始崛起。明末崇祯帝甲申殉国后,明遗民不承认清朝,他们不用清朝皇帝年号纪年,一般都用干支纪年,这跟《红楼梦》批书人一样。在明遗民的诗文中依然用“国朝”指明朝,跟那些仕清者用“国朝”指清朝不是一个意思。例如,抗清志士张煌言在《与张承恩书》中就用“国朝”指明朝。他写道:“若足下原国朝之宿将,更当先著祖鞭。且明春大军必至,铁骑金戈,如云而下,黄青雀,盖地而来,以此攻摧,何所不克?正可共建奇勋,首膺茅土。此足下之素志,亦不佞所企望也。”

     “定鼎”一词只有一个含义,那就是指新的王朝定都建国。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周)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河南洛阳)。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鼎本是古代的一种青铜炊具,圆形的三足,长方形的四足。相传夏朝初年,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商汤逐走夏桀后,将九鼎迁至其都。盘庚定都于殷后,把九鼎迁移至殷。商朝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天子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周武王灭商后,曾公开展示九鼎。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营造洛邑,将九鼎置于该城,并请成王亲自主持祭礼,将九鼎安放在明堂之中。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后来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开始觊觎王权。周定王时,楚庄王首次于洛邑“问鼎之轻重”,被周大夫王孙满驳回。后楚灵王一度也动心问鼎,因国内发生叛乱,未果。

(九鼎)

     秦惠王时,张仪制定策略,希望能夺得九鼎以号令诸侯,楚顷襄王、齐国国王亦希望争夺宝鼎。周赧王周旋于两国以及魏国韩国之间,令其相互制约,得保九鼎不失。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国攻占韩国重镇宜阳。秦武王大喜,引任鄙、孟贲一班勇士到宜阳巡视,然后直入洛阳,以窥周室。周赧王遣使郊迎,秦武王直接入太庙明堂中欲窥九鼎。秦武王围着九鼎观览一番,赞叹不已,他指着雍字一鼎叹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守鼎的官吏说:“此武王定鼎于此,未曾移动,每鼎有千钧之重,无人能举。”秦武王倾尽平生之力,将鼎抬离地半尺。正要迈步,不觉力尽失手,鼎坠于地,正压在他的右足上,将胫骨压断,众人急忙把他扶归公馆。秦武王疼痛难忍,血流不止,挨至半夜,气绝而亡。秦武王即位时曾言:“得游巩、洛,生死无恨。”今日果然死于洛阳。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周赧王驾崩,周民遂东亡。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潜水打捞,结果徒劳无功。

     武周时期,武则天享明堂、置七宝、封神岳、作大乐、铸九鼎。武则天知九鼎难求,遂重新铸之。神功元年(697)四月,鼎成,置于洛阳明堂当中,神都鼎名永昌,高一丈八尺,容1800石。冀州鼎名武兴,雍州鼎名长安,兖州鼎名日观,青州鼎名少阳,徐州鼎名东原,扬州鼎名江都,荆州鼎名江陵,梁州鼎名成都,均高一丈四尺,容1200石,各图山川物产于其上,共用铜56万余斤。

     北宋时期,宋徽宗以铜二十二万斤铸造九鼎,装饰以黄金,并仿明堂,在汴京中太一宫之南建造九成宫,内有九室,陈列九鼎。中央之鼎为帝鼎,东方为苍鼎,南方为彤鼎,北方为宝鼎,东北为牡鼎,东南为冈鼎,西南为阜鼎,西方为晶鼎,西北为魁鼎。政和七年(1112年)又铸造了“神霄九鼎”,分别命名为“太极飞云洞劫之鼎”、“苍梧祀天贮醇之鼎”、“山岳五神之鼎”、“精明洞渊之鼎”、“天地阴阳之鼎”、“混沌之鼎”、“浮光洞天之鼎”、“灵光晃曜炼神之鼎”、“苍龟大蛇虫鱼金轮之鼎”。

    “定鼎”应该指建立全国政权这不应该有异议,比如汉末魏蜀吴三国呈鼎足之势,没有一个国家敢称自己“定鼎”,因为都属于地方割据政权,没有统一全国建立大一统政权就不能称“定鼎”。努尔哈赤分裂明朝建立后金,也未敢称“定鼎”辽东。只有甲申之变赶走李自成,迁都北京之后才说定鼎燕京。据《清世祖实录》记载:“丁亥。礼部启言,定鼎燕京,应颁宝历。据钦天监称,改用新法推注已成,请易新名,伏候钦定,以便颁行。摄政和硕睿亲王谕:治历明时,帝王首重,今用新法正历,以敬迓天休,诚为大典,宜名《时宪历》,用称朝廷宪天乂民至意。自明岁顺治二年为始,即用新历颁行天下。监局各官,仍公同证订新法注历,作速缮写装潢呈览。”蔡东藩在《清史演义》第三回写道:“太祖有十多个儿子,第八子皇太极最聪颖,太祖便立他为太子。还有二子,亦是非常骁勇,一名多尔衮,一名多铎,后来入关定鼎,全仗这二人做成,这且慢表。”一些坚持《红楼梦》成书于康熙年间的民间研红者,为了把“定鼎百年”坐实在康熙年间,把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说成是清朝定鼎,这样从1616年至1716年就是百年。这种牵强附会的解释实不足取。我们薛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认为宁荣二公说的国朝是指明朝,那么定鼎也自然是指推翻蒙元,定都南京建立全国政权。

  “百年”有如下意思:1、一百年;2、时间长久;3、终身;4、物品经久耐用;5、死的婉词;6、晚年。《红楼梦》文本和批语多处提到“百年”,因为语境的不同,其含义也不同。第八回蒙府本回前批语:“幻情浓处故多嗔,岂独颦儿爱妒人。莫把心思劳展转,百年事业总非真。”在此处“百年”是“终身”或“一生”的意思。第十一回庚辰本回前批:“诗曰: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在此处“百年”是晚年的意思。第二十五回癞头和尚通灵玉诗处,蒙府本批语:“无百年不散之场是也。”在此处“百年”是“一百年”的意思。回过头来我们看第五回,宁荣二公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很显然贾家的富贵跟朝代定鼎建国的时间是一致的。在这里“百年”应该是指很多年、时间长久的意思。


      康瑞琮教授编写的《古代汉语语法》一书,对虚数的表示法有专门研究。她在书中写道:“在古汉语中,‘十’、‘百’、‘千’、‘万’也可以表示虚数,例如:‘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多方想办法也不能脱开。”班固《西都赋》:“于斯之时,都都相望,邑邑相属,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士食旧德之名氏,农服先畴之畎亩,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粲乎隐隐,各得其所。”意思是:“于此之时,都都相望,邑邑相连。藩国奠十世之基。世家承百年之业,士人享祖辈之名位,农夫耕先人之土地,商人经营世代销售的货物,匠人使用祖宗遗留的工具。国家繁荣兴盛,百姓各得其宜。”西汉国祚210年,历十二帝,班固说“十世之基”“百年之业”。在这里的“百年”是指时间长久之意。坚持胡适红学观点的红学家把甲申之变满清迁都燕京视为清朝定鼎,符合清廷的自我认定和史学界共识。但是,他们把宁荣二公说的“百年”当做确数,以此推算到乾隆初年为《红楼梦》时代背景,这与书中多次明示的时代背景“末世”严重不符。根据书中描写的社会景象应该是明朝“末世”,甄士隐注解《好了歌》描绘的是改朝换代的情景,而康雍乾时期是史学界公认的盛世,那时清廷平定了各种叛乱巩固了统治,社会呈现清平景象,没有《石头记》正文开篇说的“当日地陷东南”国家大动荡、大灾难、东南国土沦丧的现实。至于有的红学家把“末世”说成是封建社会的末世,或者是一个家族的末世,我们以前写文章批驳过,不再赘述。

    《红楼梦》的最基本写作手法在开篇已经明示,那就是“假语存”、“真事隐”。我们薛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认为,《红楼梦》表面上写的是贾家这个大家族兴衰的故事,这是“假语存”,而实际上隐写的却是明朝如何由兴盛走向衰亡,这是“真事隐”。书中反复提到的“末世”是指明末,贾家影射朱明皇家,真真国女孩的诗句“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已经提示我们本书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红楼梦》用“以家喻国”的写作手法,揭示了明朝和南明败亡的原因,以血泪教训警示世世代代的华夏子孙。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薛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红楼梦》中的“国朝定鼎百年”该如何理解?发布于2021-06-02 10:37: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