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也休息了一个月。”

“春节假吗?”

“不是,因为疫情。”

“……哦对,去年的冬天,我们是同一家公司。”

时间,好像也变得陌生起来。事实上我已经过了一个长假,回头看,是一段没有意义的荒废日子。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像是被自己拘禁了起来。

又看了很多小说,晨昏颠倒地沉浸在虚构的绝望里,实则是对被动时期的无奈与难以自制的惶惑一种不太完美的抵制。

 


第36天,打开了这个文档7次,重复了无数次删除的动作,占位符闪烁良久。

明明在洗碗槽边,句子不断地往外冒,穿过庸碌的日常表面,将所思所想呈现出来。犹疑着记录,却变成了站在十字路口的社恐患者,脑海里一片空白。

徒劳无功地,回想刚才这个空间里个体运动的轨迹,仿佛这样,就可以把消失的语句追回来。

我想,我应该不太喜欢这段时间的自己。好像,总是无法对自己满意。

表达也艰难了许多。

 


你有没有过这种状态?门内外分隔出了两个不一样的自己。

独处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该做的事情,但没有力气。

每天都在尝试振作,比如规律作息,按时吃饭,保持有兴趣的阅读,循环往复,却总是失败。

“最近过得怎么样?”“就,维持生活。”

并非有意碰瓷抑郁症,在很久之前出于好奇阅读了《渡过》,一个媒体人的抑郁症治疗笔记,眼看着网络上将一种生理性的疾病炒成现象级的热点词汇,这让人感到迷惑。默认丧是常态,也自觉丧得还比较清醒,仅此而已。

《Normal People》中,康奈尔对玛丽安说,他总是不清楚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没有观点,在事情过去很久之后,才能看清楚事件整体。我觉着,力求在社交中周到熨帖,分明不同意对方观点却迫于环境伪装自己打成一片,偶尔遵循自我却在随即而来的嘲讽声里瑟缩退却,这个时期的康奈尔像极了被生活驯化的空心人。

我也是。



很多时候,在事情发生的当下更多的可能是应激反应,在隔段时间的反刍中,看清楚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懊恼、自我攻击,囤积坏情绪,当时并没有觉得能有多大影响,直到无力消化,被反噬的现在,反倒有了一种反向“无为而治”的讽刺意味。


既然一开始难以做到睿智与豁达,就将无力掌控的那部分顺其自然好了。

清晰认识,妥善整理,再做出改变。

 

一直清楚自己不是一个坚韧的人,在见过像光一样美好的存在之后,也总想着朝那儿走近一点,光芒的尽头有什么,倒不重要了。

自爱沉稳而后爱人。



以上,祝好。







文 / 玲子
图 /电影截图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不太完美的抵制发布于2021-07-19 18:52: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