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最后那一声嘿嘿几多撩人

“我应该怎么描述才能让年轻的你明白,在绿色已经占领春天而蓓蕾即将盛放的四月,追忆内心深处某一朵珍贵玫瑰的倒影是一件危险却又芬芳的事。”


春林初盛的时候,好好生活的念头也随之疯狂生长,多遐思,对遗落的美好,比之平日更为感伤,又因为它的存在,足以点亮这平淡的日常。这开篇第一句,是熟悉的文风,也应景得很。


想跟你分享,简媜的《我为你洒下月光》。


再读简媜,带着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她的文字,随同张悦然、迟子建、铁凝一起,陪伴了整个年少时光。有些其他的印象深刻的小说,重读会产生一种被记忆欺骗了的轻微的恼怒,仍旧是昔日文字,是读的心境有所变化?还是智识有所增长,对它的评价更客观了?竟不能维系好的评价,经不起再次“检阅”,而通过了“检阅”的,观感往往能更上一层,欣于所遇。


断断续续地,开始不能很顺利地进入那个虚构的世界。但最后,竟脱不开身,随之欢喜惆怅。


文字有多种排列方式,散文式抒情,明了她在以旁观者视角出发缅怀一位逝去的友人,从遗留的手札信件里复原一段人生。看2017年的新书签售会的文字稿,才知晓本就是她自己蒙尘的往事,从第三人称的视角写文章,以全知的态度做出离开本人的较远的叙述,仿佛情感上更易跟随。


辅以小说的渐进,讲述了一个并不是很新鲜的故事。维之与渊在校园里偶遇,以信件来往的方式,交流读书心得、成长心路、写景抒情、叩问生命意义、读经感悟等,互相欣赏,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养分与前行的力量,因着宗教信仰的不同,渊坚信“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而家庭情况的迥异,维之害怕成为渊的负累,也担心文学梦的破碎,于是戛然而止,在漫长的时光中维持着克制又疏离的关心。在维之寄出第一封信的时候,看少女百般思量,在第十张信纸上写下“端庄正派且夹带几句有意似无心的暖语”,我开始期待后续发展,大抵仍保留着对“大团圆”结局的吃瓜群众的美好期待,只是文中一别两宽各自安好的收束,感觉也不坏。


杂以诗与词,满是古典文学的风情。纸上清谈,多有诗词来助力,状写当时情景,描摹心内活动。从《东坡乐府笺》中“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发轫,到“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作结,也满足她对“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的喜爱,只是目成之后,故事仍有不同的走向。


耻于谈情?现在涉及情爱的文学作品,看得不多,交流的更少,似乎谈起来都让人觉得不太磊落,满是沉湎于小情小爱的小家子气,而实用性的书籍、经典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专业精深的论著,自身都能赋予读者一种“尊荣”,上进的复古的有大气象的,胸怀万里。至于爱情本身,现实层面的评判使其索然无味,假使你说追求的是形而上的心灵伴侣,又有点赧颜,仿佛众人皆醉你独醒,好一株旁逸斜出的清流奇葩,进而言之,似乎爱情的存在,更像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则固然很好,没有倒也不用着急忙慌,难道独一份的快乐它不香吗?人生的进程不断前行,也许当下略显冷清的自在,是之后会不断怀念的自由。


而交往本身,似乎也乏味的很。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随即都无可避免地走向人间烟火。书里难能可贵的是,面对破碎的感情,作者有着清冷的沉思,她试图挖掘爱情的本质,将爱情放到“对生命的追求”的层面来审视,超脱了求与得难解的困境,生发出知交的怜惜,两颗纯粹的心在告别对方后发出了钻石一样多彩的光芒。


破碎带来的,不是丑陋,干干净净地写尽“缱绻”与“惆怅”四字

 


摘录一些与感情有关的句子。

 

>>有一种人会因“崇高”而感动却无法被“利禄”驯服。

 

>> 不应依恃另一人才达到完整,应自身俱足完整。若需依恃他者,则爱情里便有强权与弱势之分,有供养与寄生关系,有领导与服从之训诫,有索求与牺牲的争执。

 

>> 若不能在爱情里持续成长、保有自我实现且激励所爱之人亦实现自己,则无法比翼双飞,这样的爱情将会迅速枯萎。

 

>> 如果有人要的是逐水草而居的爱情,乐于在他人的壳里借宿,欲起则有欲,寂寞则有伴,这能叫爱情吗?这跟逛夜市吃路边摊、吃完叼一根牙签就走有何不同?

 

>> 在别人的屋檐下躲雨永远是门外访客,人怎能让自己一再活在狼狈的感受里?

 

>> 如果有一方因“能力”(不管是属灵的或是现实的)考虑而提议分手,则另一方无须有被辜负与抛弃之感,因为,发现不适合就像发现彼此相合一样,都是爱情的开始。

 

>> 所谓“爱的能力”,最确切的表述,指的是改变现况使爱情臻于尽善尽美的能力啊!

 

>> 所有的感情故事,精彩的是怎么开始,动人肺腑的却是怎么结束。

 

>> 爱情可以碎,但绝对容不下丑,如果沾了庸俗自私的灰尘、变质了,也就不值得保留。

 

>> 不幸运的婚姻,就像一件质料上好的白衣跟一件会褪色的深色衣一起泡在水盆里,隔一夜,一盆黑水,白衣回不去了。恼人的是,那件该死的深衣把人家害得那么惨,却没有变得善良一点,还是那么讨人厌地黑。


>> “问题是,”这女生说,“只有结婚本身是最大的事,结了婚过生活,能有几件大事?摆在家里的都是小事。”

 

>> 只写一句纳兰性德的词句:“莫回首,斜阳下。”

 

喜欢其中的一些比喻。


>> 不知往哪里?灰暗的色调,老旧且沾着潮湿气息,昨晚的梦,质感很奇特,好像从某一口遗失的衣箱底层翻出一匹上个朝代江宁织造出品的闪花绸。


>> 但已摊开的话题需要一个收尾,否则搁在那里好像忘了关的炉火让人紧张。


>> 我的梦总带我去探险,好像夜空中有一个主掌我的梦的梦神,带他钟爱的孩子去旅行。


>> 轻快的小溪流淌之声从心底响起,渐次丰沛,形成树林间兀自喧哗的秘密。

 


和一些可以形成共鸣的内心活动。


>> 这是我最欢喜的独处时刻,没人认识我,我不必理会谁,自世俗的胶着状态抽离而去,进入飘荡程序:微喜、微晃、微微苏醒。行驶中的车辆像射穿时空的箭,加深了飘荡的幸福感。我不必做现实的“我”,可以是任何一个“我”。(在路上的独处时光,仿若旅途附赠的异次元。)

 

>> 她不是一个乖顺的记录者,常常抽离事件、隐匿人物,只保留感觉、情怀、想象与领悟,包覆着文学语汇,藏入内心深处,形成心灵的咏叹与独白。

 

>> 无目的,无读者诉求,因写而存在,因存在而写。不企求任何人读我的作品,写作的纯粹幸福在于根本取消了读者。我完全霸占自己。

 

>> 这是我长期的宿病吧,被莫名的意象或景致吸引,使得跟人相处钝化为机械式的,面对面交谈,也是心猿意马。

 

>> 住世而不沾黏于世,承苦而不怨怼于苦,迎接喜悦而不执着于喜。

 

>> 作品与读者的阅读伦理可以在时间与社会的演变中不断衍生新关系、得出新意。

 

>> 在形诸文字之前,一直以纯粹客观者的眼睛寻找事物与我之间的美感交集。

 

>> 这种不知不觉养成的搜索者习惯,使我在平淡且枯燥的现实生活脉络中另辟蹊径,秘密地享受多重变化之妙,而致命之处也在其中,有时会失去主体参与的强烈情感,事不关己,像观看别人家院子里两只鹅打架,忽略自己是伤痕累累的那只败鹅。这可能不是好现象。

 

 

其他的,有被内涵到的一些感触。


>> 一个深沉不易被了解的人,一个看起来亲和开朗其实极度悲观虚无的人,一个不吝于用肯定句安慰他人却不断地自我否定几乎要取消生存意义的人,一个兼具火焰与冰河属性的人。


>>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 “我的青春只不过是场阴郁的风暴。”

 


最后是书中比较戳我的三个片段。


片段①

多年不见他回国奔丧,她准备好去见他,月下海边追忆过往,他一字一顿清楚地问:“我们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好奇怪,我们好像都是在晚上见面。”

“你是我的黑夜。”

“那么,我只好当月亮,为你洒下月光。


片段②

他回国定居,忙于工作,安顿家人,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将所有她写的信全部寄还给了她,没有任何说明。

她按照时间顺序,将他信中优美段落巧妙地节录下来,每则立一小标,誊抄在稿纸上。

第一封信,他写着:“至于我,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秋蓬……”她据此题封面为《秋蓬书简》,附上短笺寄给他:

这是你走过的生命痕迹,你的青春好美,不可能重返,我替你保存下来。

 我们会一年比一年苍老,一年比一年世故寡情,不管人生怎么走,绝不可能再写出这种文字,留着,才记得曾经拥有年轻岁月,曾经那么真挚、纯洁。

我们很幸运,看过彼此年轻的模样(虽然现在还不算老,但已非赤子),我记得你的英姿焕发也记得你的抑郁虚无,这么珍贵的生命记录应该还给它的主人,不该独留在我这里。保重。信阅毕即毁,无须回音。

他收到后,打电话来,毫不掩饰地叹息:“很感动、很感动、很感动……不相信是自己写的。”

“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好。”

她眼睛微湿。他说感动是真的,他明白她用这种方式拥抱了他,谅解一切有情、无情的安排。

 

片段③

沉寂数年之后,有一年圣诞节,他忽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寄来卡片,短短一行:

 感谢老友的关心,让我存活至今。



若杜鹃不啼怎么办?你是杀了它,逗它啼,还是等待它啼呢?

我选择等待

 

惟愿,所有的追求都有靠岸的地方。

阳光明媚,周末愉快?




图:MorningRocks,CNU视觉联盟

文/排版:玲子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为你洒下月光发布于2021-07-19 18:54: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