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百家讲坛的徐日辉教授做了一个主题演讲:诸葛亮治国谋略的启示。

当中提到了几个比较奇葩的观点:

1.诸葛亮《隆中对》忽略了汉中的战略计划;

2.刘备不重用诸葛亮,庞统和法正比诸葛亮更受信任。

3.赵云比关羽更优秀;

4..魏延军事水平高于诸葛亮,被诸葛亮用反骨的理由打压。

我百度了一下这位徐日辉教授,还算是比较资深的,当然我没在到他的演讲现场,也许有些观点我还没理解到位,不过就以上这几个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

先说第一点:《隆中对》忽略了汉中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主要说了什么:

——曹操太厉害,不宜刚正面;

——孙权也不好惹,跟咱也没仇,应当拉拢联合;

——荆州和益州都是好地方,而且其主比较菜,应当先拿他们下手。

——一旦时机成熟,北方有出内乱,从荆、益两面出兵,一举拿下。

首先要明确一点:汉中是属于益州的一个郡。

原先是统一归刘焉管的,后来张鲁不听命令所以脱离管辖。

《隆中对》是一个大体的战略规划,没必要每个地方都详细指出来,如果按照徐教授的逻辑,《隆中对》何止忽略了汉中,更忽略了成都,忽略了蜀郡!

并且诸葛亮也明确的提到了:张鲁在北

再往下看: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

秦川是指哪块?刘备亲自率领的益州之众应该从哪儿出于秦川?

肯定是汉中。

徐大教授不知道汉中属于益州,这不可能。

那么他的意思应该是:《隆中对》忽略了汉中的具体作战规划。

这个还说得过去,《隆中对》不到500字的简要纲领,确实没能具体的指出汉中的作战方略。

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更没意思了!

刚刚说了《隆中对》只是一个浓缩的整体规划。

当时荆州都没拿下,怎么可能具体的去做汉中的战略规划。

荆州的具体战略规划不是也没提吗?益州的具体战略规划不是也没提吗?

再说第二点:刘备不重用诸葛亮,庞统和法正比诸葛亮更受信任

说前期不重用诸葛亮也就罢了,毕竟历史上的诸葛亮刚出山的时候,二十六七岁的小伙子,一来就上前线指挥确实不太现实。

的确,诸葛亮的大部分才能是在刘备集团慢慢历练出来的。

但是也不能说不重用。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总共四个郡,诸葛亮督其三,还不算重用。难道一上来就要诸葛亮事必躬亲,跟《三国演义》里面写的那样,刘备什么都听诸葛亮的才算重用?

而且这位徐教授说:诸葛亮仅仅是刘备拉拢读书人的金字招牌。

诸葛亮确实是当时荆州的名士,刘备有这方面的意思也说得过去。

问题就出在这个“仅仅”两个字,用词不当,身为教授,不够严谨。

照这么说,刘备三顾茅庐仅仅就是为了树立一个招牌。然后把诸葛亮当花瓶摆设。

徐教授还说庞统和法正比诸葛亮更受信任。

理由是刘备入川、攻汉中、夷陵三战都不带诸葛亮,诸葛亮就是个管后勤的。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不知道靠诸葛亮推荐才得到刘备赏识的庞统怎么看出比诸葛亮更受信任,以及“亲待亚于诸葛亮”该当如何解释?

徐教授吹庞统、法正,大凡就是拿这俩人本传干过什么,再说一句“你看诸葛亮就没这机会”,以此证明庞法更受信任。

所以庞统随刘备入蜀,就是庞统胜过诸葛;法正随刘备出汉中,就是法正胜过诸葛亮。

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总录刘备军府事,说简单点,刘备不在的时候,诸葛亮就是刘备,诸葛亮就是最高决策者。

政府首脑一定要随军?宰相是什么很难理解吗?

再说第三点:赵云比关羽更优秀

我不是关羽忠粉,也不是云迷。

要说赵云某一方面比关羽优秀,我还认同。反过来也成立。

徐教授主要是认为:赵云比关羽更适合守荆州、如果换赵云来守,荆州不会丢。

这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当然知道关羽大意失荆州。如果换赵云来守,会不会丢不好说,也许丢得更早也难说。

如果这样的话,也许我们又会说:要是换关羽守就好了, 荆州也许不会丢。

就当是来讲,刘备集团肯定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关羽是守荆州的不二人选。

《三国志·刘晔传》: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

关羽,敌国认可的唯一名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足以证明。

只可惜关羽熟读春秋,肯定没读过《道德经》讲的:功成身退。

越是胜利的关头越隐藏着巨大的失败,威震华夏后没有退几步,观察观察。

不可否认,赵云的品行、政治远见方面要比关羽优秀。

但是统帅三军,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恐怕非其所长。

再说第四点:魏延军事水平高于诸葛亮,被诸葛亮用反骨的理由打压。

凭借一个子午谷奇谋就把魏延立与诸葛亮之上,笑煞旁人。

子午谷奇谋确实体现了魏延有一定的战术理念。但是谈不上战略,谈不上军事水平。

毛泽东评价子午谷奇谋:此计太悬危。

后来有不少的军事家还专门到子午谷这个地方去考察了一番。

他们一致认为:这个地方实在太危险了,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即使魏延真的杀到了长安,又能怎么样?真欺长安无人?

子午谷奇计,无视战略目标、补给困难、地理现实,把成功率建立在对方军区都督听到魏延两个字就跑路之上的论,是军事盲到什么地步才会奉为圭臬。

徐教授论证诸葛亮不信任魏延,用的论据居然是三国演义的反骨言论。又是历史演义混为一谈,随教授心意而用。

也许是因为教授研究所有历史,所以对三国没有考察这么细致,也许是故意标新立异引人注目。

殷鉴未远,后事之师。

作为新生代的创作者也好,学者也好。

一方面我们要用更生动的语言以及更丰富的展现形式来弘扬历史;

另一方面我们更要以更严谨的态度来尊重历史。

本文若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修改。


写在最后:喜欢三国和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笔者的三国故事粉丝们,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兴趣的可以订阅一发,多谢支持

有一种姿姿态

三国演义的故事三国演义故事情节三国故事三国演义故事梗概三国故事的成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诸葛亮隆中对忽略了汉中吗?一教授奇葩观点引吐槽发布于2021-06-29 14:26: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