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5孟懿子问孝①,子曰:“无违②。”樊迟御③,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①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谥号。

 

②无违:不要违背礼节。

 

③樊迟: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御:驾车,赶车。

 

翻译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解读】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其实就是最强调的,要守住为人子的规矩来侍奉自己的父母。怎么“事之以礼”?“父母呼,应勿缓”,这才是礼敬;“父母教,须敬听”,这都是“生,事之以礼”。“父母教”,讲我们一句,我们顶九句,“一言九顶”,这个就有违了,违逆父母,不是“无违”。“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都能照礼行事,那父母生的时候,非常的欣喜有这样孝顺的孩子而他往后的大事,生死大事,他知道孩子一定会尽心尽力去操办,以至于都能够“事死者,如事生”,“祭之以礼”。

而这个祭祀,其实不只是展现了儿女、子孙的一种孝思,更难得的是把这个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心境传承给了后代了。所以我们这个民族为什么可以绵延五千年不衰?跟孝道、跟重视祭祀,缅怀祖先,饮水思源,有很大的关系。连祖先都不忘,怎么可能会忘了自己的父母?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他主张,属于家庭伦理范畴的孝道不能越出作为政治伦理原则的“礼”的规定。可见,孝不是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制,依礼而行才是孝

“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事生事死”是“孝”的核心。这是中国人的精基石。“事生”是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好好侍养他们;“事死”是在父母去世后办一场程序复杂的丧礼。在儒家的观念中,“事死”甚至要比“事生”还要重要。所以中国自古就有“礼莫重于丧”之说。悲哀的是,现在中国人的丧礼,有的已经变了味道,古代那些庄重的礼仪,演变成令人啼笑皆非的“娱乐活动”。有请美女跳欢快的“小苹果”的;甚至还有唱“今个真高兴”的,这要是让孔子知道了,说不定又要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因为,孔子是“周礼”的大师,熟悉各种文化礼仪,年轻时还是一名优秀的礼仪主持人。他认为,孩子在生下三年以后,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一旦父母去世,孩子则为之服三年之丧,正是还报父母之爱的表现。儒家经典中庸》上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意思是,侍奉死者如同侍奉生者,侍奉已亡者如同侍奉现存者,这是孝的最高表现。


这种思想被孔子的弟子曾子总结为“慎终追远”,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







四書论语十二章论语全文论语十则四书五经是什么四书五经六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解读---《为政第二》之2.5发布于2021-07-11 09:56: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