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势

形势是我们今天经常讲的一个词,与趋势和机会紧密相连,经常要我们把握形势,抓住机会,对于企业来讲非常重要。

形势这个词最精彩的解读就是《孙子兵法》的“形篇”和“势篇”,合起来就是“形势”,这两篇不读无以知“形势”。

形与势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一个钱币的两个面,既独立,又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我们说,形势的关键是,光有军事实力这个“形”还不够,还要考虑如何把军事实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将静态的实力,转化成动态的势,才能实现最终的胜利。

汉朝荀悦这样注解形势,他说“形”是“大体得失之数”,“势”是“临时进退之机”。

形,是做事之前,势是做事之时或做事之中;做事之前要看有多大胜算,做事之中要创造势能和利用势能。

我们经营企业,或多或少的都在遵循形势的原则在做事,只是成败与否,取决于对“形”的判断,对势的利用而已。

更多的是我们看“形”之时,往往只见其利,不见其害,只见其可,不见其否,甚至很多时候,只愿意信其利,不信其害,这是对“形”的判断问题;当然,也存在缺乏对“势与节”操作不当之因。

本文想借助《孙子兵法》的形篇、势篇、虚实篇,解读一下企业如何把握好形势。

之所以把“虚实篇”放到这里,是因为虚实也是在讲“势”。势篇的“奇正”讲的是点上的势,“虚实”讲的是面上的势。



先说“军形篇”

这篇讲形胜,《孙子兵法》十三篇中,这篇出现的“胜”字最多,出现了26个“胜”字。这里的“形胜”,是讲先求己胜,再求胜敌。就是做事之前如何准备,是准备之胜。

准备之胜是要抓关键,要做好关键性的准备。

如今盛行的产品众筹,欧阳千里讲的很本质,他说,产品众筹成功的关键是准备充足的流量,对于众筹的发起者而言,要考虑好流量从哪里来?如何提高流量的转化率?

这个事的“形胜”就是流量的准备!其他方面要不要准备,越充分越好,但不一定起关键性作用。


什么是形胜?


《孙子兵法》的形篇几乎没怎么提到“形”字,只有最后一句的比喻算是对“形”的定义:“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势篇也提到一句:“强弱,形也。”

这两个关于“形”的解释,正好揭示了“形胜”的本质。“形”强调实力,要靠实力取得胜利,看战国史,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关键是到了那个时间点上,其他六国的实力远远落后于秦国,统一也是顺应了形式。

形胜是靠自己的实力取胜,靠自己的优势取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形胜只是备战之胜,并非最终的胜利。

就是《孙子兵法》形篇第一句话:“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首先,要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备战环节的胜,有实力保障,保险系数要大。


记得有句话说,无特色不开店。这句话就是说形胜,什么优势都没有,什么特色都没有,还打什么仗,干脆老实待着。

这里讲的优势,一定是企业真正的优势,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总结自己优势的时候,并不客观,是自己认为的优势,而非市场的优势。
《孙子兵法》讲形胜,强调的是“己”,这句“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说的就是在自己的的准备上下功夫

当然,原则上要强大自己,但在操作上,除了做常规的准备外,还要针对敌人做针对性的准备。汉武帝征服匈奴,首先要将骑兵的地位提高,从兵种上进行准备;赵武灵王要扩张戎狄的地盘,要“胡服骑射”准备骑兵。

对于企业经营你要针对行业、用户痛点、品类状况、行业/品牌领导品牌等多个方面积极准备。

那么,怎么来积累实力,构建自己的优势呢?就是说,发展军事实力,也要有个突出重点、抓关键的问题。对于企业就是,资源要聚焦在什么地方?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这句话给出了答案。

从这个比喻上看,只有先积水,才能决水。这里孙武同学强调的是“积”而不是“决”。千仞之谿,是形容高山深谷。也就是说,要蓄水于高山,创造备战、准备上的势能,而蓄势待发。

企业做营销,做品牌也要考虑你在什么地方蓄水,在什么地方积蓄力量,现实中很多企业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今天一个产品,明天一个推广,最终没有积累起“势能”(通俗理解就是没有积累起品牌资产),这个市场没有做好,又要投入新战场中去。

比如,五粮液在“尊”上蓄水,茅台在“贵”上蓄水,洋河在“蓝”上蓄水,古井贡在“年份”上蓄水。

通俗一点讲,就是在某一个点上聚焦数倍于对手的资源。

曾国藩读书,要每天读一点,持续不断,日日精进,方能大成。对于企业实力的积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天积累一点,日日不断,在半山腰蓄水,建立强大势能蓄势待发。

这就是形胜。


附《孙子兵法》形篇原文及注解

读兵法,不要一句一句去翻译,那样容偏离作者的原意,从结构上去解读更能理解兵法原意。

按照李零教授的分解,可以讲形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形胜在己不在敌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说,先立于不败之地,等待敌人犯错误,暴漏弱点,使我有机会战胜敌人。如何先立于不败之地呢?先消灭自己的弱点,不给敌人缝隙,才不会被战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是说立于不败之地在于我自己,能不能战胜敌人,关键看他犯不犯错误,这在于敌人。
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是说我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能使敌人一定犯错误、暴漏弱点被我战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所以,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凭主观愿望使敌人为我所胜。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是说,使敌人不能胜我,要做好防御方面的事情;敌人暴漏弱点,我可以胜敌,就要发动进攻。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是说,采取防御,是因为兵力不足;采取进攻,是因为兵力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是说善于防守的人,将兵力隐藏的很深,让对手看不出破绽,看不出兵力的部署;善于进攻的人,则可以创造极大的势能,让敌人没法迎战。

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所以,能保存自己而且取得完全消灭敌人的胜利。
第二部分,讲形胜易见易知,明摆着的胜利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阵。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实力相差悬殊,胜负之分太明显,预见这样的胜利,算不上高明。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秋毫,秋天,鸟兽的毛最细,形容轻,这三个是打比方,意思说举起秋毫这样的东西不能算力气大;看得见日月,不能说是眼睛明亮;听得见雷响那样的声音,不能算是耳聪。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所以,善于打仗的人,在容易胜利的条件下战胜敌人。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这也是讲形胜,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才求胜,打起来很容易胜利,所以没有巧计多谋、勇猛战功传来。

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不忒,是指没有差错。意思是说,善于指挥的人,他的措施、作战部署十分周密,保障一定能胜利,这是战胜已经处于劣势境地的敌人。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意思是说,自己先立于败之地,而不放过是敌人失败的机会。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是说胜利的军队,先充分准备了胜利的条件,然后求战;打败仗的军队,缺乏胜利条件,先冒险同敌人交战,企图侥幸的胜利。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阵。这强调的政治和法治基础,意思说修明政治,严守法制,即能掌握胜败的决定权。
第三部分,讲知胜在于军赋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这又是算账。

度,是指国土面积大小;量,指物产体积多少的升、斗等,是说物产收获之丰歉;数,是指人口多少,可以征召供养的兵力数量上多寡;称,是指双方力量上对比的轻重。

国土有大小,在国土大小的基础上,物产就会有多有少,人口也有多有少。胜,即胜利,这里指的是胜利的物质基础。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镒和铢都是重量单位,一铢和一镒之比是1:576,非常悬殊。这里是说,敌我力量如果悬殊太大,则胜负之分就显而易见。
第四部分,讲形胜如深谷决水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胜者,接上段,是指地广粮多人众,国力、军力都比较强大的一方。

战民,是指动员自己的民众,把他们投入到战争。

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就像决开八百丈高的积水一样,这就是形。但李零教授认为,这里一定是强调积水,而不是决水。

他讲,积水是“蓄势待发”的“蓄”,决水是“蓄势待发”的“发”。“蓄势待发”的“势”,只是潜在的“势”,潜在的势还是属于“形”,而发出来的“势”才是真正的势,那是势篇的事了。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作者,孙子兵法全文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讲透形势】形势为什么对企业发展那么重要?(上)发布于2021-07-01 12:15: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