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这一条其实应该是两段,第一段到随证治之,后面的桂枝本为解肌是第二段。


先说第一段。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


太阳病三天了,出过汗了,病还没好。


太阳病,病位在表,阳证。


正常情况下,出过汗,人体一般会好转,现在出过汗了病还没好,那么津液应该是有点虚了,因为汗血同源。这个时候应该更服桂枝汤,一是建中,二是解肌。


庸医不懂,来了下面几招。


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本来津液就虚了,现在又给病人用吐法,下法,和温灸法,那么津液肯定更虚了。仍不解者,说明庸医给治错了,病还是没好,这个时候就是坏病了。


坏病,就是治错了,治坏了,成了一个坏病了。这里的坏病,就是说没治好,治成了其他病了,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小病治成大病了。这个时候,医圣说,桂枝汤就不要再给病人喝了。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吐,没有下,没有温针之前,病患应该还是太阳中风桂枝汤证,现在庸医一顿乱治,已经把病治坏了,有可能引邪入里了,具体变成什么病了,不知,但经过这么一通乱治,大概率肯定不是桂枝汤证了,所以不能再喝桂枝汤了。


那应该怎么办呢?医圣又发话了。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这是中医的精髓,也是伤寒论的精髓,那就是辨证施治。


如何辨证?中医四诊望闻问切,都是用来采集病人信息的。在伤寒论中,讲的最多就是证和脉。


所以医圣说,观其脉证,重新采集当下的信息,也就是现证,知道他哪里出毛病了,然后随证治之。


证,就是证据,人体排病的证据。


庸医治错之前,还是桂枝汤证,现在治错以后,具体变成什么证了,我们就按当下的证来治,不能根据以前是太阳中风证,就还给病患喝桂枝汤。


病患最初是外感风寒,但后来有可能转为温病,有可能转为少阳病,有可能转为阳明病,也有可能转为三阴病,这都需要医生重新采集证据,按当下的证来治,这叫随证治之。


下面就是另外一段了,主要讲桂枝汤和麻黄汤的区别,麻黄汤我们还没讲到,但前面已经略有提及。


桂枝本为解肌


在这里,医圣终于把桂枝和桂枝汤最重要的作用给说明白了,那就是解肌。


我们前面讲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的区别,太阳中风病位比太阳伤寒病位要深一些。太阳伤寒病位在表皮,太阳中风病位在肌肉,已经深入一些了,所以说太阳中风。中枪了,被打中了,进来了。


既然进到肌肉了,那就是解肌。桂枝是可以将阳气津液输送到肌肉层面的。


麻黄汤则不同。麻黄是开门的,也就是打开皮肤毛孔的。麻黄本身不能发汗,但配合向肌肉输送阳气的桂枝,是可以发汗的。


当然,发汗还是不发汗,并不由药物决定。当你是太阳表证的时候,用麻黄和桂枝是可以发汗的,如果你不是太阳表证,哪怕是用了麻黄和桂枝,也不一定发汗,因为药物并不能替代人体发号施令,发汗还是不发汗,完全由人体自己决定,药物只能辅助人体建立能量,输送能量,回收能量。


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桂枝汤的脉,是阳浮而阴弱。脉浮,说明病位在表,轻取是浮脉。阴弱,说明脉不禁按,一按就虚了,里面津液虚了,这才是桂枝汤证。


但现在病患脉是又浮又紧。脉浮,病位在表,但重按,脉并不弱,而是紧。紧说明里面津液不虚,很充实。就像自行车气打的很足,一摸很紧。


同时,不仅脉浮紧,而且发热汗不出,也就是只发热发烧,但不出汗。


这就不是桂枝汤证了,而是麻黄汤证。


桂枝汤证是汗出了,和邪气打了一仗没打赢,这个时候津液虚了一些,因为打败了,损兵折将了,邪气也进了一些,进到肌肉了。


麻黄汤证则不一样。麻黄汤证是不汗出,毛孔没有打开,还没有跟邪气硬碰硬的打一仗,只是在体表排兵布阵,还没有开城迎敌。所以麻黄汤证一般后背脖子胀痛的很,比桂枝汤证要疼。但由于还没开打,津液是不虚的。


所以桂枝汤证一般叫表虚证,麻黄汤证一般叫表实证。


太阳表虚,用桂枝汤建中补津液,用桂枝输送阳气解肌,因为损兵折将了,所以要再输送点兵力。


太阳表实,还没开打,津液不虚,城门没开,兵力都在体表堆积着呢,需要的是开城门,这个时候用麻黄汤,主要是解表,开门迎敌的。


麻黄汤组成: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大概说一下,后面再详细讲。


麻黄主要是开门,宣通毛孔,本身没有能量。


桂枝解肌,向体表肌肉层面输送阳气津液,配合麻黄,在太阳伤寒证的情况下可以助人体发汗。


杏仁既能宣散,又能下气平喘,因为麻黄汤证一般都有无汗而喘,在这里可以助麻黄宣通。


甘草建中,调和诸药。


麻黄汤这个方子,在太阳表实证的情况下,毛孔一打开,开城迎敌,和敌人干一仗,出出汗,病一般就好了。


和麻黄汤很像的一个方子,叫麻杏石甘汤,把麻黄汤中的桂枝换成了石膏。


石膏可以清内热,所以麻杏石甘汤主要用于温病初期,内热不是很重的情况。


麻杏石甘汤这个方子,在非典和新冠疫情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千古名方。


小儿肺炎也经常有用它的机会,因为小孩子是一生中阳气最旺的年龄,所以小孩子才会经常发烧,因为他们阳气旺,一有邪气来犯就能够发烧。发烧就是御敌于外,跟邪气打仗,只有能量足才能打得起仗。


随着年龄增长,阳气渐衰,很多人想发烧都烧不起来,因为已经变成阴证,阳气不足了,能量不够了,打不起仗了。


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只差一味药。用桂枝就是麻黄汤,用于太阳伤寒证,里面有寒的情况。用石膏就是麻杏石甘汤,用于温病初期,里面有热但不重的情况。


在这里脉浮紧,发热不汗出,是太阳伤寒麻黄汤证,所以千万不能给喝桂枝汤。


同样是感冒发烧,该用桂枝汤用桂枝汤,该用麻黄汤用麻黄汤,千万不可用错。


桂枝汤证是表虚证,津液虚了,你用麻黄汤把城门再开大点,却不建中派兵,这就是开门揖盗。


麻黄汤证是表实证,津液还没虚,都堆积在表,表实。这个时候你再用桂枝汤一方面建中,一方面向体表派兵,那么体表的津液更多了,更堆积了,会发生“踩踏事件”,表更实了。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本来就实,你再实之,实实,病必不好。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当一名中医,真的不容的。别看是一个小小的感冒发烧,治法完全不一样的。当然了,并不是说太阳表证都是感冒发烧,我们只是举个大家容易理解的例子。


不管是什么病,只要出现了太阳病的特征,我们就要随证治之,不管他是什么病,都能好。


光明白是太阳病还不行,还要继续精细化辨证,层层递进,锁定目标,判断出来是太阳表虚的桂枝汤证,还是太阳表实的麻黄汤证,最后做到方证相应,对证下药,才能够药到病除。


六经,到方证相应,这是一个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的辨证过程,只有最后下降到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才能够最终把病治好。


中医是讲证据的,不是拍脑袋的,更不是所谓的玄学


好好学习伤寒,融会贯通,有什么证,用什么方药,千万不能搞错。


以上是016条。

伤寒论伤寒论原文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谁写的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理论中药词典、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伤寒论》016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发布于2021-06-14 16: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