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第三条是讲的太阳病中的另外一个证型,太阳伤寒证


我们前面第二条,讲的是太阳中风证,不熟悉的朋友可自行查询前面文章复习。

既然是太阳病,那病位一定在表,对疾病的反应一定是亢奋的。怎么体现亢奋?那就是人体不会放弃外围表层城池,会调集气血津液到表层去支援,试图将病邪拒城于外,不让它们侵袭到人体内部。


如果不是阳证,而是阴证,那对疾病的反应是衰沉的,是消极的,不是不想积极,而是没有能力积极。哪怕病邪在外围侵袭人体,人体也没有能力调集气血津液去护城,因为气血已经比较虚了,只能自保,只能先护住里面的皇城和命根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


这句大家一定不要理解错,不管发热过了,还是暂时还没发热,他后面是一定会发热并且恶寒的。恶寒就不用说了,气血都调集到体表了,里面就空虚,就会怕冷恶寒。而太阳表证一定是会发热的,如果不发热只是恶寒,那就有可能是少阴表证了。


没发热,有可能是正邪还未开战,正在调兵遣将,但用不了多久,是会发热的。


体痛,就是浑身上下,尤其是上半身,会明显的感觉到疼痛。这种疼痛,是因为气血津液调集到体表,想出汗又出不来,堆积的多了而造成的。


中医讲,不通则痛。本来调集气血津液到体表要跟病邪大干一场的,但是因为外面寒邪太胜,毛孔紧闭,出不来汗,这就是表实证,就会感觉到特别疼。


太阳中风证会痛吗?也会痛。只不过没有这种太阳伤寒证痛的厉害和明显。因为出汗了嘛,已经打过一仗了,脉了缓了,表层津液没有那么堆积了,就不会特别痛。


呕逆,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症。


脾升清阳,胃降浊阴。胃气以降为和,是要往下降的。现在上冲了,就是逆了。冲到喉间,就有呕的感觉。


为什么会上冲呢?因为人体现在整体的作战计划就是要调集大部队往体表去作战,而体表毛孔紧闭,不得一战,津液堆积的出不去,这个时候就会找到另一个出口,咽喉,这是呕逆的原因。



脉阴阳俱紧者,指寸部和尺部脉俱现紧象。寸脉属阳,尺脉属阴 ,两部脉俱紧,即浮紧之脉。见于外感寒邪,腠理密而无汗,表气秘而不宣,是表实的见证。


寸脉和尺脉都紧,一前一后都紧且浮。浮说明病位在表,前后都紧说明气血还比较充足,还能供应得上来。如果气血不足了,人体会退守于里,那么表层就算是失守了,脉不会浮,也紧不起来,因为气血虚弱供应不上了。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有了以上这些症状,那么医圣张仲景就说了,这就是太阳伤寒证。


太阳伤寒证和太阳中风证都有哪些区别呢?


一、太阳中风证是表虚证,已经汗出了病还没好,脉浮缓。


二、太阳伤寒证是表实证,不汗出,脉浮紧。


三、太阳中风证因为出过汗了病还没好,人体气血津液已经损失一部分了,太阳伤寒证因为不汗出,所以人体的气血津液还没有损失,只是堆积在了体表。这一点很重要,关系到后面的治法和方剂


两者相比,太阳中风是病邪已经进入到肌肉层面了,比太阳伤寒要深一些。


太阳伤寒是还在皮肤表层,还没到肌肉那一层,相对太阳中风要浅一些。


那么二者在治法上是不是有不同呢?答案是肯定的。具体有哪些不同,应该如何开方治疗呢?我们后面再讲。

伤寒论伤寒论原文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谁写的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理论中药词典、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伤寒论》003条:太阳伤寒证发布于2021-06-14 16:26: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