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医王,应病与药,能医众生病,能救众生苦。

——题记


千年伏寺  药师


慈溪伏龙寺,坐落于慈溪市伏龙山巅盆地之中。唐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伏龙山尚为孤岛,马祖道一法嗣大梅法常渡海登山,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构筑梵宇,始建伏龙寺,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

又据文献载,伏龙禅寺最终于唐咸通三年(862)由鉴诸禅师建成。至北宋熙宁年间,更名寿圣禅寺。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高僧寿峰普宁禅师于此广弘药师法门,施医济药,刺史柳公武以其事迹奏请,诏改寺额为广福禅寺。从此“东海佛国,药师道场”名扬十方。



伏龙寺所在之伏龙山,傲立于东海之滨,宛如龙头、龙尾之形,又若龙赴海之状,因名伏龙山;古代多生箬竹,又名箬山。伏龙山松海竹浪,风景秀丽,更因药师道场伏龙禅寺而声名远播,为历代名人所称道,唐尉迟恭,宋王安石苏东坡、文天祥、黄震,明戚继光,清黄宗羲等均在观览之余留下诗章墨宝或行迹。今有伏龙寺、莲花池、千丈岩、摩崖石刻、仙人桥、石坛、梵天捞米洞、乳井、龙脊柱、止观亭、禧福洞天、虞洽卿墓等众多景点供人游赏。



伏龙寺历代时有高僧往来,或驻锡,或讲法,或兴修。唐有大梅法常禅师、鉴诸禅师、惟靖禅师,明有慧山禅师,清有懒耕元来、千日成眼、省三佛才、中兴善庵诸禅师,近代有八指头陀、志恒和尚、诚一法师,尤其是民国高僧弘一大师四次驻锡,期间恭写平生最大墨宝十六条屏《佛说弥陀经》。


     

伏龙寺,鼎盛时期为三北地区(余姚、慈溪、镇海地区)几大丛林之一。惜哉!抗战期间成为抗日据点,而遭日军报复性炸毁,几成白地。


欣逢盛世,佛教兴盛!2006年伏龙寺经政府批准恢复开放。如今,寺内药师琉璃宝殿、三圣殿、天王殿、祖师殿、蓝殿、药王殿、惟贤长老纪念馆、石坊牌楼、祖师塔林皆已建成。


药师道场之药师洞传说



药师,比喻能治众生贪、瞋、痴的医师;药师琉璃光如来,以琉璃为名,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彻以喻国土清静无染,简称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药师佛与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为"横三世"亦称三宝佛,于东方净琉璃光净土,具法身佛相,身蓝琉璃宝色,右手持药珂子连枝带叶,左手定印托钵,钵中蓄满甘露,着三法衣,双定跏趺安住莲华上。

药师佛在因地修持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一自身光明照无边界;二身如琉璃内外清澈;三令诸有情悉皆圆满;四令一切众生行者安住大乘法宗;五令诸有情修行梵行如法清净;六诸根不具者皆得端严;七令诸有情身心安乐乃至菩提;八由女身男身;九令诸有情消除外道邪见修习诸菩萨行;十诸有情解脱一切忧苦;十一令诸有情随意饱满令住安乐;十二令诸有情得种种上妙衣服无诸苦恼。

此十二微妙上愿使众生得现世安乐。要让众生今世生活于安乐无病苦之中,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释迦牟尼佛因此开示药师佛法门,利益后世众生。



药师洞,位于伏龙山西北麓四石坑溪上,在半山腰,离地海拔约200米处,因洞中供奉药师佛而得名。洞穴不大,外面植被茂密,长满各种草药,内空间约30平米,常有仙气飘溢,据传宋代高僧寿峰普宁禅师曾在此讲经弘法,施医济药,蒙药师佛感应,故名药师洞。旧时洞中塑有药师佛像殊胜庄严,方圆百里民众常来此祈平安健康,甚为灵验

古时此处大海环抱,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传说连八仙也留恋此美景,常在药师洞前观海,也有人说八仙过海即从此开始,至今民间仍流传八仙之铁拐李从伏龙山仙人桥上跌摔后修炼成仙的。




药师道场之草药传说


药师道场所在伏龙山,流传着八仙之吕洞宾于此卖草药的传说。吕洞宾为普救众生,化身为一个走江湖的郎中,肩挑一担中草药,驾起祥云,落在伏龙山。

行走间,先是遇到一位采草药的小姑娘被毒蜂蛰伤,但小姑娘自己采了几味草药,在岩石上捣烂敷上,笑着对好意送药的吕洞宾点点头,就接着采药去了。

又遇到一修路老翁,扭伤了脚关节,只见老翁随手拔了几颗草药,搓出汁来涂在伤患处,然后慢慢起身接着修路去了。

最后又见到一八十多岁的老婆婆,在院里种满草药,还在有手腕粗的黑色毒蛇游动的水池里取水,还打算把蛇捉来做汤治自己的风湿关节痛。吕洞宾有些不信,三天后再来时,却看到老婆婆气色更好,手脚更灵活了。

于是吕洞宾感叹此地卧虎藏龙,就挑着草药担上了伏龙山顶,把药筐一撒,担来的草药纷纷飘到各处,并都成活了。

如今,伏龙山岭上坡下,长满了海风藤、过山龙、杞子、苦参、鸡血藤等草药,尤其千丈岩处,还长着当地罕见的八角金盘、石斛等名贵中草药。


远眺伏龙山


继承高僧之志    推崇药师法门


伏龙寺继承历代高僧大德之志,兴建药师道场,弘扬药师法门。寺院多年来,长期弘扬祖师大德的药师信仰,常住信众也常诵《药师经》,拜药师佛,礼《药师忏》,身、口、意以药师信仰为依归。



清朝玉琳国师十分推崇药师法门,曾赞叹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意为照《药师经》修行可以得到的利益,既可以求得人间富贵,又能得到解脱。




太虚大师在推动佛教革新运动之中,也曾提倡药师佛法门,1934年在宁波阿育王寺讲唐玄奘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请看筑摩笔录太虚《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载《太虚全书》第七编《法界圆觉学·教释》。]的过程中说:东方药师佛主人间的济生、资生延寿西方阿弥陀佛主人间的度死、救死度亡之事,为了改变唐宋以来偏重于“度亡之佛教,变为适应今日现实人生之佛教”,并且为适应中国民族的性格和“古圣先贤之道德文化传统,应当提倡药师佛信仰。正是药师佛法门具有突出的“主生”、济度群生的特色。


弘一大师也曾开示药师法门的七种修持方法:欲修持药师如来法门者,应供药师如来像。《药师经》供于几上,不读诵时,宜以净布覆盖。供佛像之室内须十分洁净,每日宜扫地,并常常拂试几案。供佛之,须择上等有香气者。供佛之花,须择开放圆满者;花瓶之水宜每日更换,若无鲜花时可用纸制者代之。此外如供净水供食物等,随各人意。但所供食物须人可食者乃供之,若未熟之水果及未烹调之蔬菜等皆不可供。又略述修持课仪,分为七门。其中,礼敬、赞叹、供养回向发愿,必须行之;诵经、持名、,可随己意,或惟修二法,或仅修一法,皆可。



弘扬药师佛文化


2009年11月15日,伏龙寺隆重举行琉璃宝殿(琉璃宝殿乃伏龙寺药师佛道场主殿)暨天王殿奠基庆典法会,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为寺院亲题“药师道场“,并撰药师义理联5副。伏龙寺为千年药师道场,寺院重建之初,就确定整理发掘药师佛相关文化,继承并弘扬之。相关工作,也几乎于基建同步积极推进。


(一)近代另一位高僧弘一大师,于1931年底起,曾四次驻锡伏龙寺,前后近一年。弘一大师对药师法门也有深究,曾撰文介绍药师法门的七种修持方法,于今依然极具意义。2016年6月,寺院印制发行弘一大师所书《药师经》宣纸版。


      (二)2009年11月15日,举行琉璃宝殿奠基庆典法会当日,惟贤上人前来主法,应信众乞请当日下午3点为信众宣讲《药师法门与人间佛教》,闻者数百人。2011年10月1日,惟贤上人来寺院主法琉璃宝殿佛像装藏法会,再应信众之请开示《药师佛十二大愿的根本精》。

      

      (三)2010年7月5日,伏龙寺印制的太虚大师所著《药师本愿经讲记》及《药师经》面向信众结缘。


(四)2014年10月, 伏龙寺隆重举行“首届药师禅文化活动。


(五)2014年11月1日,惟贤法师皈依弟子,伏龙寺护法,作家海如居士,以伏龙寺为蓝本,所著的《药师佛传奇》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六)2016年9月17日,由浙江省佛教协会、宁波市佛教协会指导,慈溪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慈溪市佛教协会主办,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中心协办,慈溪市伏龙寺、弘一书画院承办的,以“药师法门与生态佛教”为主题的首届东海药师文化论坛在伏龙山隆重举行。


   论坛围绕着以药师法门与生态佛教、药师净土与海洋生态、药师信仰与当代人生佛教、药师文化与浙东民俗等议题发表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杨曾文教授发表《关于药师法门和生态佛教的思考》,指出,中国佛教有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药师法门具有济度群生的特色,生态佛教突出一个“生”字,探讨药师法门与生态佛教可以使人们更加有意识地贴近人生、关怀众生,为积极参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社会主义五大建设作出贡献。  
学者大德发表高水平论文近20篇,并已续集,即将付梓。
药师法门既注重人身关怀,又指向人生超越,中国当代佛教尤其应关注药师法门之社会功效。

十年重建 琉璃重光



伏龙寺虽为千年古刹,然1941年惜遭日军彻底焚毁。后山下村商界巨子虞氏洽卿先生捐资重建了少部分殿堂,保存香火未绝。其后,几经变迁,伏龙寺原址成为驻军营房,建筑也只有几排平房。



2006年,千年古刹伏龙寺喜获批复再建。时任七塔寺监院传道法师受委派,住持伏龙寺,肩负起重建之任。

重建开始初,经寺管会多次协商,确定了整体规划,分步建设的思路。经多次诚意礼请,2008年4月,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院张十庆教授莅临伏龙寺调研。经实地考察后张教授表示,伏龙山风景优美,环境绝佳,并十分赞成寺院方的意见,整体规划一定要以生态为先,寺院建设要与自然和谐。翌年元月中旬,传道法师与寺管会法师们再次专程前往东南大学拜谒张教授,沟通交流寺院总体规划的设计理念和详细评述。8月,总体规划最终定稿。规划中,伏龙寺于原址即伏龙山巅盆地内重建,并由天王殿、琉璃宝殿、山门殿依地势构成三重结构,整体为仿宋风格寺院。规划中,特别体现生态伏龙的观念,重建中杜绝对原有生态造成破坏,为此张教授几其稿。更为可贵的是,殿堂选址都精心设计测量,避开了数十颗古树,以免对其伤害,并为以后生长留出空间。



伏龙寺自重建始,得各级领导关心与支持,众多高僧大德慈悲护持,以及众多护法信善鼎力相助,十一年时间筚路蓝缕,克服重重困难,以无比坚定虔诚侍佛之心,终使千年古刹——药师道场伏龙寺,再续慧灯,重现丛林气象。并在本地佛俗两界有了相当好的声誉!


风已抚过俗世尘嚣,将梦与信仰安静折叠。而与自然万物互相辉映的伏龙寺却始终延续着爱教爱国之使命,秉承人间佛教思想,以及利乐有情、庄严国土的传统,为弘扬药师佛十二大愿精神而步履不停,以民生幸福为己任,以关怀众生为底色,将慈善之光遍撒于整个世界,搭载崇敬之心,开启芸芸众生的幸福心莲,使每个拥有信仰的生活有心人,均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弘一大师与伏龙寺


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1880—1942),生于天津,原籍浙江平湖。他才华横溢,学贯中西,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在众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是卓越的教育家、艺术家、思想家。1918年,他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他精研佛学,度过了24年苦行僧生涯,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杰出的高僧,中兴南山律宗的第11代祖师。1942年圆寂福建泉州。



自1924年至1932年,,弘一大师十数次来宁波,足迹遍布慈溪、余姚、镇海、奉化等地,还多次到浙江省立第四中学(今宁波中学)访友,吟诗酬唱。其间大师曾驻锡于宁波七塔寺、白衣寺、天宁寺、观宗寺、延庆寺等寺院,在慈溪金仙寺、五磊寺、伏龙寺驻锡更是长达三年之久,大师与宁波可谓是因缘殊胜。 

 

       弘一大师曾四次驻锡慈溪伏龙寺。第一次是1931年12月,伏龙寺住持诚一法师礼请供养,由弟子胡宅梵陪同上山,大师居关房内为期两个半月,身心甚觉愉悦;第二次是1932年3月27日后,大师再来到伏龙寺,弘律约十天左右离开去绍兴;第三次是从绍兴返回伏龙寺弘律,于5月23日离开;第四次是6月8日,直到1932年9月16日中秋后,大师才离开伏龙寺,居住时间达三个多月。其间由学生刘质平在旁磨墨牵纸相伴,弘一大师用十六天时间写成了平生最大的作品,五尺整张的十六条屏《佛说阿弥陀经》,并书写字对三百多副。大师的诸多墨迹,一直被僧俗两界视为至宝。 


图文/伏龙寺
宽 平  宏 煜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东南佛国慈溪伏龙寺发布于2021-09-21 12:17: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