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越胜境,南赡福地宁波“东南国”之佳誉,良有以也。韵流风远,法脉绵延长。甬地名刹林立,梵呗相闻,德行高古之师,兴寺建院,利僧济民,流泽深远。有鉴于此,“宁波佛教”微信 号特设“东南佛国”栏目,以推介宁波寺院,云展蓝,光大梵林,是为缘起

 

七塔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城区,南至百丈路,西靠箕漕街,北接箕漕街38弄,东近彩虹北路,历史上即为浙东四大佛教丛林(即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禅寺、延庆观宗寺)之一。

 

报恩寺缘起

 

 

 

在繁华喧闹的百丈路中段,有一座门前立着七尊舍利石塔的寺庙,这就是宁波人俗称的“七塔寺”。《鄞县通志》上称:“宁波自唐、宋二朝起建造寺庙众多,旧时城区有七塔、观宗、延庆、白衣、观音、万寿、寿昌、天宁、天封、宝云、施洋、西方等,寺庙的名册就有几十页之多,若加上周边各县的寺庙那就更多了,惟独七塔寺历尽千年沧桑,为宁波市内保护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寺院。”说起“七塔报恩禅寺”,还有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呢。

 

 

七塔禅寺
 

传说唐朝宣宗年间,在明州的东头有一座大宅院,主人姓任名景求,祖籍苏州,出身官宦家庭。某年秋闱,他别过妻儿进京赴考,因为旅途暑热,加之日夜奔波,积劳成疾,在快到长安城时病倒在客栈内。后因高人相救,考中进士及第,就任明州判官,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任景求回到家里后,将自己的遭遇跟夫人谈起,夫人是个吃念佛之人,她想了想虔诚地说:“这定是观音菩萨在保佑相公命不该绝,我家房舍众多,不如修个栖心院佛屋,雕琢七级佛塔,来敬供观音菩萨,日夜礼拜谢恩。”

 

 

至大中十二年(858年),吏部封任景求正七品衔,放官江西分宁县知县。接委状后,任景求心想:自家的宅院闹中取静,正门朝南,占地宽广,楼宇众多,极宜改作寺庙。夫妇俩就商定举家迁徙赴任,将甬上的房舍全都捐赠改作佛寺,因在街那头的江边有座东津浮桥(灵桥前身),故将此寺取名为东津禅院。任景求又跑到天童寺去邀请心镜大法师来主持,作为东津禅院的开山祖师

 

 

迎奉观音,允称补陀
 
 

 

明洪武二十年(1387),负责海防的大将汤和为抗御倭寇侵扰,实行坚壁清野策略,将海岛居民迁徙内地,焚毁普陀山宝陀寺(即普济寺前身)殿舍300余间,迎观音菩萨圣像于栖心崇寿寺内供奉,栖心寺住持惟摩禅师舍地以建宝陀寺;寺东三分之一面积,复建栖心寺。同年,太祖诏改寺额为“补陀寺”。从此遂成观音菩萨场,人称“小普陀”,与普陀山历史渊源匪浅,主殿一直供奉观音圣像至今。

 

七塔报恩禅寺
报四恩传统


 

 
一、尊师重道,报父母
 

开山之祖心镜藏奂禅师事母至孝,出家后也一直奉养着母亲。当他20岁远赴中岳受戒时,母亲因为思念,时常流泪哭泣,结果哭瞎一只眼睛。当禅师完戒后返回,母亲的盲目当天就恢复光明。母亲去世后,禅师悲恸逾常,在墓旁搭建草庐,一边守孝一边修行。其孝行感动天地,庐墓周围经常出现祥瑞异象,见者称奇;其修持声闻于外,信众纷纷前来皈依受教,出家僧侣也有来依止修学者,使茅篷周围逐渐形成一处办道场所。 

  

 

二、护持国土,报国家恩  
 

开祖心镜大师在“会昌法难”后,被宣宗钦点,住持洛阳长寿寺,为“东都”佛教的复兴及国土安宁作出一定贡献。后在“裘甫之乱”中,以无畏定力慑退乱兵,既保全了东津禅院,又保护了周边居民免遭荼毒,有功于社稷,被懿宗褒奖,禅院被敕赐为“栖心寺”,并蒙宰相裴休捐献绢帛,亲书了匾额。此为圣教之光荣,亦为明州民众之荣耀。  

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三月,日本国派遣使节致书四明郡庭,问佛法大意,要求中国僧人当场启封解答。四明太守乃召集全郡僧众共议此事,却无人敢出面应命作答,使太守一时陷于尴尬境地,有辱丧国格之虞。关键时刻,栖心寺维那忻然而出,大声说:“日本文字与中华文字同源,有何顾虑!”乃当场打开日函,朗声宣读日文,并将有错讹之处掐纸一下作为记号,一共掐记7处。读完后,对日书所提问题逐条解答,又对7处错讹进行了分析,指出:“日本国人想学中华文化,错漏不少啊!”其凛然之举,使日本来使惭惧而退。太守踊跃大喜,尊称栖心寺维那为“天下维那”!   

 

 

慈运长老太平天国之乱中,独守宁波高桥接待寺,以“舍佛以求苟生,不如誓死以维火”誓言,感动乱兵头领,遂使该寺得以保全,其无畏气概可与开祖心镜大师相媲美。64岁时,应地方绅董之请,接手复兴七塔寺重担,不顾年迈,宵旰忘倦,经20余年辛劳,终于使古刹焕然,在浙东大放光彩,为甬城重添壮观美景。其功绩及德行得到了教界的普遍赞誉,亦在社会各界人士中广泛传颂,被尊称为“四明活佛,人人钦敬。期间,慈老曾晋京面圣,得朝廷颁发《藏》一套,并得光绪帝敕赐“报恩寺”额,使七塔常住的“报恩”传统备显光大。 

 

 

慈运长老法子、曾任七塔寺住持的圆瑛大师深具忧国忧民情怀,有爱国犹垂忧国泪,悲时恒作感时篇”等诗句传世。在抗战期间,大师主动组织成立僧侣救护队、战地掩埋队开赴前线参加抗战,自己又不顾年迈,亲赴南洋一带为抗战募款,号召华人及当地居民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赢得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积极响应与支援。回国后被日本宪兵队以“抗日罪”逮捕下狱,严刑拷打不为屈,利诱逼迫不为动,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和佛门弟子的爱国忠心。  

月西老和尚在担任金仙寺监院时,力倡菩萨降魔之行,主动将寺院设为三北游击司令部驻地,积极为新四军浙东抗日纵队三五支队提供住房、食物,帮助收集情报、传递消息,并赴上海等地为部队筹措药品、粮食等,因涉嫌“抗日”被日伪投入监狱;出狱后不改初衷,继续支持抗日事业

 

 

三、慈悲济世,报众生  
 
心镜禅师在为母守墓时,附近有一湖泊,旁有妖祠庙,当地渔夫每日先向妖神奉献祭品并祷告后,在湖中打渔就可以满载而归。日久天长,湖中布满了渔具,无数水族由此丧命,恶臭腥味弥漫四周。禅师对此深恶痛绝,直趋神祠告诫了妖神。湖中的鱼虾从此绝迹,打渔恶业自然止息,湖周环境恢复了宁静。后心镜禅师应邀住持明州天童寺时,因朝山香道小白岭上出现巨蟒噬人、拦路,禅师乃示现神通,变石为馒头,以解蟒蛇之饥;又为其说法,使其心开度化,解脱畜生之身,遂为朝山香客及行人商旅扫清了路途障碍。此外,又施展法力,将天童寺前清关桥下深水中的神龙迁徙到太白山顶,倾钵成潭,安其清修,减轻了香客过清关桥时的恐惧顾虑。   
七塔常住在慈善利生、救济贫苦方面的传统由来已久,特别是清末慈运长老开创七塔法派以来,门下弟子代代相承,福利社会民众之善举无有间断。如宁波现代佛教史上颇有影响的慈善机构——宁波佛教孤儿院,即由法派弟子岐昌和尚牵头任沙门院长,智圆、圆瑛、僧晙等任常务董事,显宗法师任主任、会计,为救助甬城孤苦儿童作出显著贡献。
 

 
“陈词每念苍生苦,论事常怀赤子心”,这是后人对月西老和尚慈悲心怀的切实评价。当各地出现灾情,灾民需要救援时,身为宁波市佛协会长、七塔禅寺方丈的月西老和尚,总是主动组织甬城四众弟子,发扬佛教“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大悲救苦精神,踊跃捐款捐物,组织慰问团,迅速将所捐钱、物送达灾民手中。举凡修桥铺路、绿化造林、保护文物、捐资助学、赞助公益等社会福利事业,他总是组织教界人士积极参加,不落人后,为四众弟子树立起“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典型,成为后人效法的榜样。
 
四、庄严道场,报三宝恩 
 
开祖心镜藏奂禅师住持洛阳长寿寺期间,除进行寺院基本建设以恢复道场外,又于劫烬中及民间到处搜检经典残卷断简,加以整理,辑为藏经,于圣教复兴贡献卓著。在住持四明天童寺期间,大开法化,使该寺由一小道场发展成为名满天下的大丛林,被尊为天童禅寺开法之祖;后于甬东创建东津禅院,并被朝廷敕赐为栖心寺,开七塔禅林之先河,使寺院正式跻身教界名刹之列,可称为浙东两大丛林天童、七塔之共祖,开辟出浙东佛教半壁江山。
 

栖心图书馆

 
明智中立为北宋时栖心寺培养出的一位台宗大师,两度住持天台祖庭延庆寺,发扬光大了南湖法席,使该寺继续保持着天台宗弘传中心的地位,因此被后人尊为与法智知礼大师相并列的“南湖四智”(法智知礼、广智尚贤、神智鉴文、明智中立)之一。门下弟子介然法师依照《观无量寿佛经》创建了十六观堂,成为观宗寺之滥觞。著名文士晁说之、陈瓘均为明智俗家弟子,“光赞台宗”,使教门“益为昌大”。
 
宽平 宏煜
摄影/觉路七塔
来源/《宁波佛教志》、七塔禅寺、中国佛教协会官网
 
 

 

 

观无量寿佛经,心镜禅师观无量寿佛经,心镜禅师观无量寿佛经,心镜禅师观无量寿佛经,心镜禅师观无量寿佛经,心镜禅师观无量寿佛经,心镜禅师观无量寿佛经,心镜禅师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东南佛国七塔禅寺发布于2021-09-21 12: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