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积德 日行一善链接

 

【编者语】《般若波罗蜜心经》,梵文:「Praj?āpāramitā H?daya」。。大乘教义之总纲,其内容简洁概要,简称《心经》。全经只有260字,属六百部般若之一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即是《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皆设於此经,故名为《心经》。此经由浅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义理精要, 可谓言简而义丰, 词寡而旨深。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 古来认为读此经可以了解般若经类的基本精。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法师译本自译出来,广为流传。《心经》已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之一。张瑞此文,细述了《西游记》中《心经》给唐僧师徒助力的处处种种,亦见《心经》在民间之影响也。

 

 

      《心经》,全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六百卷《大般若经》精华的浓缩,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
《心经》是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行取经途中经常念诵和修学的经典。唐僧和悟空都深悟本经思想精髓,在西行途中每当唐僧遇到畏难情绪时,悟空常以《心经》内容提醒他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增强唐僧战胜艰难险阻的信心。可以说,《心经》是唐僧师徒西行取经途中的行动指南。

一、唐僧受持《心经》的由来

唐僧受持《心经》是在《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本回中讲述了唐僧收了悟空和八戒两位徒弟之后,在西行途中遇到一位乌巢师。唐僧问乌巢禅师西天大雷音寺在哪里,乌巢禅师说:“远哩,远哩!只是路多虎豹难行。”唐僧又问:“路途果有多远”禅师:“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唐僧拜伏在地上恳求禅师传授,乌巢禅师遂口诵传授《心经》全文。
乌巢禅师告诉唐僧,此时是唐朝法师,本有根源,耳闻一遍《多心经》,即能记忆,至今传世。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
乌巢禅师向唐僧传授《心经》,并告诉他这部经是佛弟子明心见性的总经典,成佛作祖的入门经典。当佛弟子在遇到各种魔障之时,若能虔诚念诵这部经典,就能够逢凶化,自无伤害。自唐僧接受这部《心经》之后,遂将此经作为西行途中的重要法宝,每天都会背诵几遍。
二、唐僧、悟空对《心经》的体悟
唐僧在修学《心经》过程中,对此经常有自己的体悟。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中有一首偈语,描述了唐僧修学《心经》的体悟,偈曰
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
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
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
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
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
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
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
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
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
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
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
小说中说:“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唐僧通过修学《心经》,了知诸法皆由心生,还从心灭。诸法的生灭都不离自心。也就是“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我们要下苦功夫去体验《心经》的思想精髓,做到不执著于自心,也不执着于法。对修道者来说,若骑牛觅牛,终不见自性,若能人牛俱不见,就能烦恼断除,明心见性,见月忘指。
《心经》是讲说般若性空的经典,也是指导众生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彼岸必修学经典。《心经》中既讲说了如何使人增长智慧,也谈及诸法空相之理。唐僧通过修学《心经》,开启自身本自具足的智慧。
第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因,天竺国朝王遇偶”中有一番唐僧与悟空表述各自对《心经》体悟的讨论。话说唐僧师徒西行途中,一天又遇到一座高山。唐僧又惊慌道:“徒弟,那前面山岭峻峭,是必小心!”悟空笑道:“这边路上将近佛地,断乎无甚妖邪,师父放怀勿虑。”唐僧道:“徒弟,虽然佛地不远。但前日那寺僧说,到天竺国都下有二千里,还不知是有多少路哩。”悟空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唐僧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哪一日不念,哪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悟空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唐僧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悟空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旁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说道:“嘴脸!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禅和子,听过讲经,那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弄虚头,找架子,说甚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请解!”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唐僧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唐僧遇到高山拦路就担心有妖魔出没,就劝悟空要提高警惕。悟空知道唐僧在杞人忧天,就问师父是不是把《心经》忘了,唐僧则说《心经》是他随身衣钵,每天都会念,还能倒背如流。悟空说唐僧虽然会背诵,但并没有真正理解经义。唐僧反问悟空是否理解,悟空说自己能理解了《心经》经义。然后两个人都不作声了。八戒、沙僧在一旁嘲笑悟空不解《心经》,唐僧训斥八戒、沙僧不要乱说,说悟空所理解的是无言语文字的真解。所谓“无言语文字”,就是禅宗所倡导的“不立文字”,即指以心传心。禅宗认为禅者觉悟的内容,无法以文字言语传述,必须由师心直接传予弟子心,这种以心传心之境地,称为“不立文字”。唐僧、悟空都已经体悟了《心经》要旨,虽不作声,但能以心印心。

 

三、悟空对《心经》经义的运用

唐僧师徒不仅修学《心经》,而且在西行取经途中遇到险阻时,悟空常能灵活运用《心经》经义解除师父的恐惧心理,提振唐僧西行取经的信心。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中,唐僧师徒救了宝象国公主之后,继续西行取经。他们走到一座山前,唐僧说:“徒弟们仔细,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挡。”悟空说:“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你莫生忧虑,但有老孙,就是塌下天来,可保无事。怕甚么虎狼!”
唐僧遇到大山拦住去路,就担心又有虎狼阻挡他们前行。悟空就以《心经》中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等经文劝诫师父不要多虑。悟空认为修行不但要扫除心上尘垢,洗净耳边灰尘,还应当有吃苦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才能成功。悟空认为师父虽然明白《心经》经义,但却不会运用《心经》“心无挂碍”之义来对待前行途中的磨难,因而遇到困难常会产生畏惧情绪。可见,悟空不仅对《心经》内容烂熟于心,而且还善于运用经义,解除唐僧前行途中对妖魔的恐惧。
悟空对《心经》运用,在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子捉鼍回”中也有表现。本回中说,唐僧师徒从火云洞出来,继续前行,行经一个多月,忽听得水声振耳,唐僧大惊道:“徒弟呀,又是哪里水声”悟空笑道“你这老师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们一同四众,偏你听见甚么水声。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经》乃浮屠山乌巢禅师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个字。我当时耳传,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哪句儿”悟空道:“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无眼耳鼻舌身意”中的“眼耳鼻舌身意”即六根,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根,为认识器官之意。即眼根(视觉器官与视觉能力)、耳根(听觉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觉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觉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触觉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惟器官及其能力)。悟空对六根分别作了解说,并说并说若人不执著六根所感,不住著,就可祛褪六贼(色声香味触法)。若有对眼耳鼻舌身意的执著,就会招来色声香味触法纷扰。悟空认为唐僧前行途中听到水声,就是耳根对水声的执著,若如此就无法到西天见佛,更求不到真经

 

第四十五回“三清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中,唐僧师徒行至车迟国,在国王的见证下与道士比试谁能求雨成功。轮到和尚求雨时,悟空就抽身来到坛所,扯着唐僧道:“师父请上台。”唐僧道:“徒弟,我却不会祈雨。”悟空说:“你不会求雨,好的会念经,等我助你。”唐僧才举步登坛,到上面端然坐下,定性归神,默念那《蜜多心经》。唐僧说不会求雨,悟空说他会念经,虽没有明说是什么经,但唐僧心领神会,马上就默念了《心经》。求雨成功并不是唐僧念《心经》的功效,但由此可知,《心经》是唐僧常念的经典。

 

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讲述了唐僧师徒辞别钦法国王,继续前行,忽然一座高山阻路,唐僧勒马道:“徒弟们,你看这面前山势崔巍,切须仔细!”悟空笑道:“放心!放心!保你无事!”唐僧道:“休言无事,我见那山峰挺立,远远的有些凶气,暴云飞出,渐觉惊惶,满身麻木,神思不安。”行者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忘了”唐僧道:“我记得。”行者道:“你虽记得,还有四句颂子,你却忘了哩。”三藏道:“哪四句”行者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唐僧道:“徒弟,我岂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悟空道:“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且莫胡疑,随我去。”那长老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

 

唐僧见到高山阻隔前行道路,就担心有妖怪出没,悟空提醒他《心经》中所言的修心。言外之意是说唐僧的内心不清净,因而疑神疑。为消除唐僧疑虑,悟空说了“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的偈语,提醒唐僧要多修自心。悟空认为,心若清净,就能明心见性,见身外之境都清净。他觉得师父唐僧没能净心,常深思不安,难以到西方,亦无法证道,取得真经。唐僧这次听了悟空的一番言说,真正体悟了《心经》心之要义,故而“心神顿爽,万虑皆休”。
 
文字/张瑞
图片来源/网络
宽平
排版/宏煜
(本文选自第98期《宁波佛教》)

宁波市佛教协会简介

宁波佛教慈善功德会简介

 

 

 

心经,唐僧,西天取经心经,唐僧,西天取经心经,唐僧,西天取经心经,唐僧,西天取经心经,唐僧,西天取经心经,唐僧,西天取经心经,唐僧,西天取经心经,唐僧,西天取经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美文推荐】《心经》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中的作用发布于2021-09-21 12: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