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

 关注“陇上老庄

一、原文通解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弊:穷尽、衰竭)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冲:空虚)

大直若屈,(屈:弯曲)

大巧若拙,(拙:笨拙)

大辩若讷。(讷:言语迟钝)

静胜躁,寒胜热。(躁:扰动不安)      

清静为天下正。(正:正

伟大的成就、美好的事物好像总是有所欠缺,但其作用却永不枯竭。

盈满充实的事物好像总是空虚的,但其作用却无穷无尽。

最笔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弯曲的。

最灵巧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笨拙的。

最优秀的辩论家,好像是不善言辞的。

清静可以克服扰动,寒冷可以克服炎热。

做到清静无为才可以统率天下。

二、理解学习

第四十一章的内容:“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方无隅;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本章与四十一章比较,从内容和行文结构上来看,可以说是第四十一章的同类叠加,强调、重复和延续。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大成”是指伟大的成就,此处也可理解为自然大道所成就的整个宇宙。“缺”意为缺陷、缺憾,与完美相对。“弊”意为衰败、衰竭、穷尽,也可理解为短暂的、变化的、不可以永久驻留的。“大成若缺”一是指即使像天地宇宙这样看似完美的事物也是有所欠缺的,二是指任何巨大的成就总是有所欠缺,不可能完美无缺,总是有改善的空间,因为需要改善,所以其作用可以持续发挥,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完美无缺了,就没有了改进的动机和动力,其发挥的功效也就被限制了,总有衰竭的一天。由此可知,大成若缺的道理与老子上一章所说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有着相似之处。“有所欠缺”也可理解为留有余地,因为留有余地,所以,不但可以进退自如,还能保持自己开创的事业不衰退,并使其源源不断地发展下去。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最充盈的好像是空虚的。比如海洋,是地球上水最充盈的地方,但它总是好像空虚的样子,无论涓涓细流还是江河湖水都可以容纳。本句与上句大成若缺类似。只有保持这种缺、冲,才能容纳新的事物,它的作用才可以源源不断的发挥出来。如若不然,大海已经充盈了,无法接纳新的水体了,大海持续不断接纳水体的作用再也无法发挥出来,所以,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不至于导致自满,导致事物走向极端。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真正的直不是笔直,如同委屈求全,如同忍辱负重,如同螺旋式上升,如同迂回包抄等等;真正的灵巧看似笨拙,所谓大巧不工;真正的辩才不是巧舌如簧,而是语迟人贵。老子这些辨证的观点我们一定要深思。 

“静胜躁,寒胜热。

静胜躁,寒胜热。静为冷静,所谓冷静可以压制和主宰急躁,所谓静为躁君。一旦我们心静下来,就会感到一种清凉的感觉,所谓心静自然凉。而急躁的时候,往往是心烦意乱,感到的是烦躁闷热。

清静为天下正。

心不静,烦躁不安是因为有所求,尤其是刻意追求无法得到的东西,就会更加痛苦。所以,我们让我们知足知止,保持一个清静无为的状态,只有这样,才不会利欲熏心,才不会利令智昏,也才能够始终处于一个清醒的状态,这才是我们的人间正道。

三、本文重点

这一章讲真正的“大”(大成、大盈等)是与道相合的,是自然的。因为自然,大反而好像很平常、有所缺陷似的。老子列举以上事例,教导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各种现象,要知足知止,要知道清静为天下正的道理。

四、思维拓展

追求真正的大道,就要认识到物不可极、物极必反的道理,天地有缺,何况人乎?求全责备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同时我们做人做事,不可追求机关智巧,而是要老老实实。个人或者历史经验都告诉我们:看似道路曲折,反而是最笔直顺畅的;看似迟缓,反倒是最先到达的;看似笨拙,反而是最灵巧的;看是语言朴实无华,反倒是最能令人信服的。

老子一再告诫我们:做事要冷静,遇大事而有静气,才能避免急躁用事,避免忙中出错。采用清静无为的心态做人做事,才是人间正道,才能统帅大众。无为,就是没有自己的私欲夹杂其中,就是在在事物发展的萌芽状态就采取了行动,而不是尾大不掉的时候采取补救,一切顺势而为,无为而为,结果自然是圣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就是老子提倡的的清静为天下正。


老庄思想,老庄,老庄哲学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道德经》第四十五章—总56发布于2021-06-30 16:29: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