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通解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者不处。

精兵利器、强盛的军事力量,确实是不祥的事物;因为这是用来征战杀伐的嗜血之物,属于毁灭之物,天地万物都非常厌恶它;因此有道的人不轻动用它来处理或者解决问题。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有道的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尊贵;而在打仗时便以右边为尊贵。

兵器是不祥的东西,它不是有道的君子所用的东西,不到迫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即使打了胜仗也不要得意洋洋,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把打仗杀人当成乐事的人。而把杀人当成乐事的人,他也决不可能得志于天下,不可以拥有天下。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吉庆的事情以左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打仗时,兵权小的偏将军在左边,兵权大的上将军在右边。

这是说明用兵打仗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杀人太多,应该以悲哀的态度对待;打了胜仗,应该以丧礼的仪式来举行仪式。

二、理解学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对军事力量和强兵利器的态度非常鲜明,是不吉祥的杀伐毁灭之器,渴望生存益生的万物,对这种大杀器当然是敬而远之,持一个厌恶的态度。有道的君主在使用这种毁灭力量的时候,也是考虑再三,谨慎又谨慎,不轻易动用它来处理事情,不作为常用的手段使用。

当然,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一个国家,不可以裸奔,必须有自保能力,也是君子终日不离辎重之意。我们不侵略别人,但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还是需要以武止戈;没有自保的力量,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别人恃强凌弱,我们只是抗议是没有用的,必须奋起反抗;反抗不能赤手空拳,必须组织起来,按照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方式,才能推翻不道,获得自由。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圣主面南背北,左侧为东方,为太阳升起的方位,阳位,东方甲乙木,主生发之气,如春天万物生长,有进取、上进、激烈之义,比如我们平时说的左派就是激进派;君子平时居处,当然是在阳光明媚为佳,工作、学习有上进心、进取心,要建功立业。而右侧是西方,就是夕阳西下的方位,阴位,西方庚辛金,主杀伐之气,秋天万物收敛,有萧萧肃杀、保守、谨慎之义,比如我们平时说的右派就是保守派;君主用兵,以右为上,是表明在用兵的时候,“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非常谨慎、考虑再三,因情势所迫,不得已而用之,一旦使用也是淡然处之。

恬淡为上,徐风清雨徐老师则根据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甲本,辨证为“铦(xian)袭为上”。铦本意为锋利、利器,袭本意为死者之衣,引申为衣服、掩盖、遮藏。

兵者为不祥之器,不是有道的君子日常所用的东西,只有万不得已去才使用它。最好的办法,就是像死者之衣物掩盖遮藏死者一样,将这种锋利的大杀器收藏起来,决不轻易的动用它。

此处,老子的用词非常考究和高明:者利器也,代表武力;袭者,藏也。用包裹死人的衣物来掩藏利器,一是说明这个强兵利器是一个不祥之物,一旦释放出来就会导致伤亡和毁灭;二是老子希望同死人之衣物进行掩藏,希望强兵利器就行人死不能复生一样,永远不要被使用;三是有道的君主,不会轻易去使用它,首重掩藏;四是兵家重器,不可轻易示人,一旦万不得已使用,就要有雷霆万钧、一击成功的奇效。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打了胜仗,也不要洋洋得意。如果洋洋得意,就是嗜杀成性。历史证明,嗜杀成性的强横者如白起项羽之流,是不可能拥有天下的。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从礼仪上来说,吉祥的事情以左面为贵,不吉祥的事情、丧事是以右面为上位。而战争就是凶事,以右为尊;战争中杀人、被人杀,伤亡众多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战争主基调是悲愤哀伤;即使取得胜利,一将功成万骨枯,举行仪式,同时也要祭祀失去的生命,所以是以丧礼的方式进行。所以老子主张的是非战:兵者终凶,不轻易使用,万不得已方可使用。


三、本文重点

本文的重点是从君子居处、吉事礼仪的角度,再次表明老子他老人家对战争的态度:非战思想。兵者,凶器也,不得已用之,铦袭为上。


四、思维拓展

一方面老子指出战争是不吉祥的东西,君子不会倚靠强力、通过杀人来夺取天下。他们对待战争的态度是淡然的,即使战胜了也不会骄傲自伐,反而应怀着悲伤的心情,来表示自己不得已而为之,为在战争中死去的人哀悼。另一方面,老子也指出战争有时也是不可避免的,得道之人也不得不采取战争来除暴御敌。但他们发动战争并非为了杀人略地,“善有果而已”。正如《尉缭子》所说:“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

老子的观点得到了后世众多兵法家的赞成,几乎历史上流传的每一部兵书都要求统治者既不能滥用武力,也不能荒废武力。如《吴子》上就说:“从前承桑氏的君主,只知道修德而废弃武功,最后国家灭亡;有扈氏的君主,恃众好勇,最后也导致国家灭亡。贤明的君主鉴于往事,必在内修文德,在外整治武备。”《司马法》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即使主张以德治国的孔孟之徒,也不主张完全放弃武力,并进行了很多关于战争的论述。那些被视为古代贤君的商汤、周武都是以武力而夺取的天下。但他们因为是“以有道,伐无道”,顺应了天下民心,更被赞为千古贤君。直到现在这种思想仍然是我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比如我们发展军力,并不是为了恃强凌弱,不是为了侵略干涉别国,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土不受侵犯,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发展核武器不是为了恐吓周围的国家,而是为了不受其他强权的威慑和胁迫。

得道君子虽然也会发动战争,但他们在生活中从来不会将武力作为立身之本。为了表示军队、战争的特殊性,为了悼念在战争中死去的将士,即使战胜了也要用丧礼来对待,以悲哀莅之。联系上章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老子对待战争的态度:战争,是不吉祥的事物,君子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使用它,在发动战争时要怀着哀闵之心,即使战胜了也要采取丧礼的态度来对待它,倚靠杀人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

老子的战争思想从未也永远不会过时,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那些恃武逞强、以军力欺负别国的行为是不得人心的。过分依赖兵力,穷兵·武最后只会给自己带来祸患,走向穷途末路。

老庄思想,老庄,老庄哲学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第三十一章—总42发布于2021-06-30 16:31: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