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众人之所恶,故几于。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王弼本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徐雨清风辩证本
释义:
上善:老子总是提到上德、上善。上善,有版本解释为最高层次的善良,或者极致的善良,这就大错特错。
上,意味着更高一层,比我们现在的层次高一层,可望可及,通过学习努力就可以达到。老子不喜欢极,因为极有极点、极端之义,因为极,所以高不可攀,就没有再改善空间,而且,我们中华哲学物极必反,向反方向转化。
善:不是善良,而是遵循于大道之义。
上善,就是指更高层次的遵循于大道。
那么什么是上善呢?
大道无形,老子他老人家只好按照我们的日常经验来描述ta:上善若水。
更高层次地遵循于大道就好比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无所争(帛书甲本认为“不争“应为“有静“,不争还有个争的概念和意识在,而有静本身就蕴含不争,连争的意识也没有了,默默地、安安静静地滋养万物,内心一片宁静),处于众人不愿意去的、厌恶的低下的地方,容污纳垢,清洗、净化污垢,水的这种品行几乎就接近道的境界了。
从水的品行我们可以悟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居善地:居:处于,善:擅长、善于,地,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之义,低下,低位之义。
悟道之人待人接物,尽管身处高位,但总是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低,而不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比如周文王、武王之于姜子牙,唐太宗之于魏征等等,虽然身处帝王之尊,但居善地,赢得了臣子的爱戴与忠诚。
心善渊:心胸宽广,就像幽深空虚的深渊一样,既能包容万物,又能谦虚而不自满。
予善天:施与的时候,遵循天道,没有偏私,也不追求回报。(王弼本作与善仁,老子是不主张仁义的,有仁義就有偏爱,所谓大道廢仁义出;而天地以万物为刍狗,一视同仁,就像太阳照耀大地,不要求任何回报),水滋养万物,也是没有任何偏爱,也是不追求任何汇报,正是大道的体现。
言善信:信者人之言,言者说也,说即言兑。作为一个人,我们说出来的话就要千方百计、毫不犹豫地去兑现,这是一个大写的人的基本素质。
正善治:正通假政,为政要善于统筹协调。政者正也,是说为政者要一身正气,公正廉明,让社会走正道,有正义,有公正。而匡扶正义空有一身正气还远远不够,要善于领导、统治、协调、治理,才能达到正己正人、治理家国、匡扶正义的目的。
事善能:处理事情,世事洞明通达无碍。也就是说遇事有办法有手段,而不是眼高手低,志大才疏。这是老子对修道者的基本要求,不希望我们一个个夸夸其谈,百无一用是书生,遇到事情,会分析,能处理,有章法。
动善时:行动符合天时,符合时机,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是拔苗助长,也不是贻误时机,而是相时而动,动必有成。文王囚于羑里七年,安心待命;刘邦伐楚霸王项羽康熙之收台湾,无不阐释动善时之能力。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是四条内修法则,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是三条外修要求;首先内圣,然后外王,二者相辅相成,内圣做到了,自然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无为而无不为”之义。
夫唯不争,故无尤。因为悟道之人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具有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等符合天道的基本特点,一旦功成则身退,不与万事万物有所争竞,所以就不存在过错,也就不会引起他人的怨恨。
本章老子以水为例,阐述了上善若水的道理。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要遵循大道,以道为指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旦功成则身退,与世无争,则无尤。
可以看出,老子秉持的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生活态度,按老子上善如水的教导去做,我们内心谦虚宽广、容天下难容之事,为人正直,不偏不倚,给予不求回报,言必信行必果;为政则善治,做事则有能力,起动则能把握时机;一旦功成则身退,与世无争,不留怨恨与后患。
本章完。







老庄思想,老庄,老庄哲学, 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第八章01—总018发布于2021-06-30 16:36: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