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卷第二(1/10)


天台智者大师 说         门人 灌顶



二勸進四種三昧入菩薩位,說是止觀者。

夫欲登妙位,非行不階。善解鑽搖,醍醐可獲。《法華》云:「又見子,修種種行,以求佛。」行法眾多,略言其四:一常坐,二常行,三半行半坐,四非行非坐。通稱三昧者,調直定也。《大論》云:「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法界是一處,正觀能住不動,四行為緣,觀心藉緣調直,故稱三昧也。

一常坐者,出文殊說、文殊問兩般若,名為一行三昧。今初明方法,次明勸修。

方法者,身論開遮,口論說默,意論止觀。

身開常坐,遮行住臥。或可處眾,獨則彌善。居一靜室,或空閑地,離諸喧鬧。安一繩床,旁無餘座。九十日為一期。結加正坐,項脊端直,不動不搖,不萎不倚。以坐自誓,肋不拄床,況復屍臥、遊戲住立?除經行、食、便利。

隨一佛方面,端坐正向。時刻相續,無須臾廢。所開者專坐,所遮者勿犯,不欺佛,不負心,不誑眾生。

口說默者,若坐疲極,或疾病所困,或睡蓋所覆,內外障侵,奪正念心,不能遣却。當專稱一佛名字,慚愧懺悔,以命自歸,與稱十方佛名功德正等。所以者何?如人憂喜鬱怫,舉聲歌哭悲笑則暢。行人亦爾,風觸七處成身業,聲響出脣成口業,二能助意成機,感佛俯降。如人引重,自力不前,假旁救助,則蒙輕舉。行人亦爾,心弱不能排障,稱名請護,惡緣不能壞。若於法門未了,當親近解般若者,如聞修學,能入一行三昧,面見諸佛,上菩薩位。誦經誦,尚喧於靜,況世俗言語耶?

意止觀者,端坐正念。蠲除惡覺,捨諸亂想;莫雜思惟,不取相貌。但專繫緣法界,一念法界,繫緣是止,一念是觀。信一切法皆是佛法,無前無後,無復際畔,無知者,無說者。若無知無說,則非有非無,非知者非不知者。離此二邊,住無所住,如諸佛住,安處寂滅法界。聞此深法,勿生驚怖。

此法界亦名菩提,亦名不可思議境界,亦名般若,亦名不生不滅。如是等一切法與法界無二無別,聞無二無別勿生疑惑。能如是觀者,是觀如來十號。觀如來時,不謂如來為如來。無有如來為如來,亦無如來智能知如來者。如來及如來智,無二相,無動相,不作相,不在方,不離方,非三世,非不三世,非二相,非不二相,非垢相,非淨相。此觀如來,甚為希有,猶如虛空,無有過失,增長正念。

見佛相好,如照水鏡,自見其形。初見一佛,次見十方佛,不通往見佛,唯住此處見諸佛,聞佛說法,得如實義。

為一切眾生見如來而不取如來相,化一切眾生向涅槃而不取涅槃相,為一切眾生發大莊嚴而不見莊嚴相,無形無相,無見聞知。佛不證得,是為希有。何以故?佛即法界,若以法界證法界,即是諍論,無證無得。

觀眾生相如諸佛相,眾生界量如諸佛界量,諸佛界量不可思議,眾生界量亦不可思議。眾生界住如虛空住,以不住法、以無相法住般若中,不見凡法云何捨?不見聖法云何取?生死涅槃、垢淨亦如是。不捨不取,但住實際。如此觀眾生,真佛法界。

觀貪欲、瞋、癡諸煩惱,恒是寂滅行,是無動行,非生死法,非涅槃法。不捨諸見,不捨無為,而修佛道,非修道非不修道,是名正住煩惱法界也。

觀業重者,無出五逆,五逆即是菩提。菩提、五逆無二相,無覺者,無知者,無分別者。逆罪相、實相相皆不可思議,不可壞,本無本性。一切業緣皆住實際,不來不去,非因非果,是為觀業即是法界印。法界印,四魔所不能壞,魔不得便。何以故?魔即法界印,法界印云何毀法界印?以此意歷一切法,亦應可解。上所說者,皆是經文。

勸修者,稱實功德,獎於行者法界法是佛真法,是菩薩印,聞此法不驚不畏,乃從百千萬億佛所久植德本。譬如長者失摩尼珠,後還得之,心甚歡喜。四眾不聞此法,心則苦惱,若聞信解,歡喜亦然。當知此人,即是見佛,已曾從文殊聞是法。身子曰:「諦了此義,是名菩薩摩訶薩。」彌勒云:「是人近佛座,佛覺此法故。」故文殊云:「聞此法不驚,即是見佛。」佛言:「即住不退地,具六波羅蜜,具一切佛法矣。」

若人欲得一切佛法、相好威儀、說法音聲、十力無畏者,當行此一行三昧,勤行不懈,則能得入。如治摩尼珠,隨磨隨光,證不可思議功德。菩薩能知,速得菩提;比丘比丘尼聞不驚,即隨佛出家;信士、信女聞不驚,即真歸依。此之稱譽,出彼兩經(云云)。

二常行三昧者,先方法,次勸修。

方法者,身開遮,口說默,意止觀。此法出《般舟三昧經》,翻為佛立。佛立三義,一佛威力,二三昧力,三行者本功德力。能於定中見十方現在佛在其前立,如明眼人清夜觀星,見十方佛亦如是多,故名佛立三昧。《十住婆沙》偈云:「是三昧住處,少中多差別,如是種種相,亦應須論議。」住處者,或於初禪、二、三、四、中間,發是勢力,能生三昧,故名住處。初禪少,二禪中,三四多。或少時住名少,或見世界少,或見佛少,故名少,中多亦如是。

身開常行,行此法時,避惡知識及癡人、親屬鄉里,常獨處止。不得希望他人,有所求索,常乞食,不受別請。

嚴飾道場,備諸供具,餚甘果。盥沐其身,左右出入,改換衣服。唯專行旋,九十日為一期。

須明師善內外律,能開除妨障。於所聞三昧處,如視世尊,不嫌不恚,不見短長,當割肌肉供養師,況復餘耶?承事師,如僕奉大家。若於師生惡,求是三昧終難得。須外護,如母養子。須同行,如共涉險。

須要期誓願,使我筋骨枯朽,學是三昧不得,終不休息。

起大信無能壞者,起大精進無能及者,所入智無能逮者,常與善師從事。

終竟三月,不得念世間想欲如彈指頃;三月終竟,不得臥出如彈指頃;終竟三月行,不得休息,除坐食;左右為人說經,不得希望衣食。



欢迎翻印,请勿增删

依据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发行之本(标点分段有改动)

《摩诃止观》卷第一(10/10) |(2011新式标点分段)

天台,天台山论道,天台宗,天台法藏法师天台宗入门佛教天台宗研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摩诃止观》卷第二(110)(2011新式标点分段)发布于2021-06-27 12:0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