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皆因内心少了一份简单,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绝大多数人,很难摆脱世俗的欲望,终日忙碌,然而当你停下脚步静坐独思时,就会发觉一种宁静,缓缓地由心而发。明代思想阳明所提倡的,正是这种独坐观心的宁静。

人生第一等事

 

 王阳明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是: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圣贤。如此豪言,很少有人知这是出自13岁的少年之口。

 

 明朝年间,浙江属富庶之地,王阳明便是出生在此地的一个显赫家庭父亲曾中状元,官至吏部尚书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直到5岁时,王阳明仍不会说话,但已将祖父书房里的书看过三分之一。

 

 1483年,12岁的王阳明进入私塾读书。一年后母亲突然去世,幼年失亲,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挫折。年少的王阳明谨记母亲的教诲,志存高远,心思已不同常人。

 

 有一天,他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老师十分吃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在这个年纪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

 

 显然,那时的王阳明是严肃地,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15岁时,王阳明就曾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起义,未果。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他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人须在事上磨

 

 1489年,结婚一年的王阳明带妻子回老家余姚,途径广信时,他去拜访理学家娄谅,问:“怎样才能成为圣贤呢?”娄谅答:“朱圣人朱熹)的书中有答案。”

 

 在那个年代,朱熹是仅次于孔子的第二大圣人。他的《四书集注》是科考指定教材,他的思想被公认为“天下之真理”。之后,王阳明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

 

 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王阳明邀请朋友一起到家中“格竹”。两人坐在院中一棵翠竹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竹子,希望参透竹子的变化玄机,掌握时间万物的变化规律。“格”了七天七夜,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他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长叹:“圣人之说可疑也!”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弘治五年,21岁的王阳明第一次参加乡试,与胡世宁、孙燧同榜中举,其后学业大有长进。然而,一年后在考取进士时却未中。4年后,王阳明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同去参加科举的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而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王阳明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寻常人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此心不动,万事安然

 

 弘治十二年,28岁的王阳明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开始在兵部主事。期间,起起伏伏,甚至因为政治原因被追杀,但他始终平静处之,并且对自己的哲学著作《大学问》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1519年,宁王发动叛乱,消息传到北京后,朝中大臣震惊不已,只有王琼十分自信地说:“王伯安在江西,肯定会擒获叛贼。”不出所料,经过三天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历时 35 天的叛乱宣告结束。然而,平叛大功却没有得到武宗的认同。武宗身边的佞臣平时与宁王交往密切,心态复杂。一些佞臣希望王阳明将宁王释放,然后再让已经南巡的武宗亲自将其“擒获”,以满足武宗的虚荣心。

 

 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势,王阳明急流勇退。他将宁王交付当时尚属正直的太监张永,然后称病,以避免卷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所以,终武宗一朝,他的平叛之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直到世宗即位以后,王阳明才加官晋爵。

 

 弟子曾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而已。大家的智慧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心动与不动之间。”

 

 王阳明举例说:当时与宁王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家,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诸葛亮所说的“非学无以广才”也正是同样的意思。对于才能和修养,读书学习就算不是唯一的路,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条路。

 

大道至简

 

 1529年,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乞求告老还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动身上路。1月8日,尚在船上的王阳明从一个美得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

 

 “到哪里了?”

 铺。”

 “船好像停了?”

 “是,在章江河畔。”

 “到南康还有多远?”

 “还有一大段距离。”

 

 王阳明一笑,说“恐怕来不及了”。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周积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对于王阳明在哲学思想上的贡献,曾国藩曾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在他的一生中,受到道家的影响多于家——“道之大端于明白”。

 

 “道的大的方面容易理解”,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只是后世的学者疏忽了那容易理解的道而不去遵循,却把难以明白的作为学问,这正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份简单,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图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

 

往期精彩回顾

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活!

王阳明:心态,才是一个人最大最好的本钱

王阳明:欲成大事者,必先破心中贼!

王阳明:所谓成熟,就是有这三种心态

你的姓氏里,藏着最美的情诗

《平凡的世界》最走心的20句话,总有一句让你热泪盈眶!

王阳明:无事则安,有事则磨,每一天都不白活!

王阳明96字家训,千年不灭一盏灯

王阳明:有一种高情商,叫“遇事不随意责人”

王阳明:忍,是世上最难的修行

王阳明:靠山山倒,靠河河枯;唯靠自己,事在心上练,方成!

关系再好,走得太近也是场灾难

王阳明:临难不惧 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王阳明:不快乐,是功夫不够!

王阳明:一个人开始变好的3种迹象

王阳明:不忘初心,不过是坚持自己

王阳明:养好这三种气,世人皆可为圣贤

浮躁的年代,王阳明的三句话就会让你的心静下来~

相由心生,美貌也是一种福报

 

 

 

 

引伸阅读

Empire CMS,phome.net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跟王阳明学修心;感谢原文作者的辛勤付出,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有机会学习到中华传统圣贤文化